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能“侦”善“技” 让沉默的证据发声

他是厦门市公安局翔安分局刑侦大队技术科警务技术一级主管王庆熙,经过20年的努力,由他带领的技术科获评公安部一级刑事科学技术室

不放过每一条线索是王庆熙一贯的工作态度

N海都记者 吕春荣

“吃透现场,一根遗落的烟头、一个不起眼的酒盒,乃至一枚门把上的指纹,都会是破案关键”“用痕迹揭露真相,让沉默的证据‘开口说话’”……一说起案子,平日沉静的王庆熙立马化身“福尔摩斯”,持续“输出”多年的刑侦经验。

“80后”王庆熙,现任厦门市公安局翔安分局刑侦大队技术科警务技术一级主管,从警已有20年。2003年,毕业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痕迹检验专业的他,参加工作就扎根在刑事技术岗位。

作为翔安分局刑侦大队技术科的第一批技术员,王庆熙20年如一日,潜心刑事技术工作,并做好“传帮带”,带动翔安公安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20年不懈努力,翔安分局刑侦大队技术科从零起步,逐步发展壮大,绩效取得长足进步,获评公安部一级刑事科学技术室。

能“侦”善“技”

让指纹“开口说话”

作为科班出身的痕检技术员,王庆熙从警开始,就在各类疑难、重特大案件的侦破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2004年年初,一犯罪团伙驾驶假婚车,流窜于翔安区马巷、新圩、内厝、新店等地,持刀抢劫多位货车驾驶员,产生极负面的社会影响。彼时,王庆熙还是警队“新人”,但他不惧挑战,很快进阶为“破案能手”。

2004年4月2日晚8时许,有驾驶员报案称:其驾驶货车停在马巷镇环镇路红绿灯处,被一辆车牌粘贴“百年好合”的白色轿车上的4名男青年持刀抢走人民币1400元。王庆熙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勘验,在被抢劫的货车驾驶室窗玻璃上提取到多枚指纹。回到单位后,他立即扫描录入系统,进行编辑比对,成功比中嫌疑人彭某某。根据指纹比对的结果侦查员发现,以陈某某为首的犯罪团伙具有重大作案嫌疑。这也成为破案的一大关键。此后,在警方布网侦查下,最终将以陈某某为首的犯罪团伙一举打掉,破获抢劫案17起。

“捕捉小细节,能有大收获。”王庆熙善于在蛛丝马迹间寻找真相,勤于思考现场的潜在信息。在侦查过程中,王庆熙不放过一个酒盒、一根烟蒂等小物件,想办法让这些证据“开口说话”。

2023年9月,一小轿车疑似车门未锁,车内的香烟、白酒等被盗。了解后,王庆熙很快将侦查目标锁定在车辆后备箱,搜索发现两个酒盒,为了保证指纹提取效果,决定将两酒盒带回实验室处理。最终经过层层比对,从酒盒上“抓”出了一名盗窃惯犯。(下转A03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