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春节临近,境外务工、经商、旅游人员等归国人员明显增多,同时也是输入性疟疾的高发时期。
传染病专家提醒:回国后如果出现周期性的发冷、发热、出汗、腹泻等可疑疟疾典型症状,请尽快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境外旅居史。
疟疾是可防可治的,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将缩短病程。福州市疟疾救治定点医院为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地址:福州市鼓楼区西洪路312号)。
一旦诊断为疟疾,建议患者须谨遵医嘱,全程、规范服用抗疟药,才能把健康损失降到最低。切勿因您长期在流行区就觉得对疟疾有所了解,进行自我诊断、自行服药,从而耽误了最佳的救治时间。
主要通过蚊虫叮咬等传播
疟疾俗称“打摆子”“发疟子”,主要是通过蚊虫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的血液而感染所引起的传染病。
疟原虫在人体可寄生于红细胞内或肝细胞内。一般有间歇性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表现,有时还会引起肝脾肿大和贫血。重症疟疾患者可引起脑、肝、肾等脏器损害,并可引起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死亡。
疟疾现症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是传染源。能感染人体的疟原虫有五种: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诺氏疟原虫。
仍需重视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
我国疟疾流行历史十分久远,早在3000年前就有不少相关记载。据估计,1949年前,受疟疾威胁的人口在3.5亿以上,每年至少有3000万的疟疾患者。1949年后,中国的疟疾防治经过了几个重要的阶段,逐渐从控制走向消除。2021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获得消除疟疾认证。
消除疟疾不代表没有疟疾。
2022年全球85个国家有疟疾流行,估计新发疟疾病例2.49亿,其中因疟疾死亡60.8万,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流行最为严重,印度和缅甸是我国邻国中疟疾高发国家。
我国长期面临输入性疟疾威胁,特别是随着出入境政策优化调整和出入境人员数量增多,我国输入性疟疾疫情明显回升,且疟疾传播的流行因素并未消除,长期存在输入疟疾引起本土再传播及重症和死亡的风险,防控工作一旦减弱或停止,本土疫情就可能卷土重来,重症和死亡病例就会增多。因此,全社会仍需高度重视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工作,持续巩固消除成果。
出入境人员应注意哪些事项?
首先,出国前应了解目的地疟疾流行情况,可到当地医疗卫生机构或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获取咨询建议,做好防护用品准备。
其次,在疟疾流行区工作或生活时,可采用杀虫剂处理蚊帐、蚊虫驱避剂、穿长袖衣和长裤等防蚊灭蚊措施,防止蚊虫叮咬。
在旅行期间和回国后至少1个月内,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若出现相关不适症状,及时就医。入境和就医时,应主动告知旅行史,以便进行疟疾排查。
疟疾确诊后,应按医嘱全程、足量服用抗疟药。疟疾患者禁止献血。
疟疾的临床表现
由于感染的疟原虫种、株和程度不同以及个体免疫差异,疟疾的临床表现不一。典型表现为周期性的寒战、高热和出汗。可伴头痛、乏力、呕吐、腹泻、肌肉和关节疼痛等,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恶性疟发热常不规则,可引起脑型疟等凶险发作,出现谵妄、昏迷,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