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雪薇
龙年的到来,让人充满了喜悦与期待。十二生肖中,龙是一个特例。谁也没见过龙,但它却活灵活现地存在我们心中。这要感谢历代的画家,一步步给它确立了形貌范式。其中,宋代长乐著名书画家陈容,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有“画龙第一人”之称。实际上,藏龙卧虎的闽地,流传着不少脍炙人口的与“龙”关联的人物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福天福地”中那些与“龙”有关的名人。
馀善钓龙大庙山
靖姑祈雨龙潭角
若论闽人与龙的传说,东越王无诸的次子馀善与龙的故事最为脍炙人口。馀善曾在大庙山上筑钓龙台,传说曾钓得白龙,这让大庙山龙岭顶一带成了台江、仓山的福地,现在仍然可以在大庙山上寻见“钓龙台”和“钓龙井”,还让流经附近的闽江支流变成了“白龙江”与“乌龙江”。
双“龙”江流带来的灵气泽被周边的百姓,让此地多“龙”名,名人辈出。仓山的龙潭角有间“种竹山房”,是曾参与辛亥革命的清代同盟会福建支会会长郑祖荫的居处;仓山区下渡街道一带古称“登龙境”,明代官员陈纪即于此地登入“龙门”,他曾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北直隶学政、陕西按察使、佥都御史衔宣府巡抚、右副都御史,一生为官清廉,改善两浙盐法,巩固宣府(今河北西北部)边防,深得明孝宗信任。
除此之外,龙潭角最受爱戴的名人,大概就是“临水夫人”陈靖姑。陈靖姑生于唐天祐元年(904)正月十五日,13岁那年前往闾山大法院(今南台中洲一带)学道,三年后自称已得“闾山正法”,在福州府一带施法“降妖”,招收弟子。据《晋安逸志》载:永福(永泰)有白蛇素为人害,隐形闽王宫中,幻为王后以惑王,靖姑应邀率弟子书符夜围王宫,斩蛇为三段。闽王因此封靖姑为“临水夫人”。相传唐天成二年(927)福州大旱,福州民众求靖姑祈雨,时靖姑有孕在身,但她仍往龙潭(今龙潭角江中)祈雨斗龙,天降大雨时不幸覆舟身亡。闽王闻报特加封她为“昭惠崇福临水夫人”,于是成为福建民间信仰的神道。凡祈雨、驱疫、斩妖、救产、求嗣,大家都来向她祈求。
文武双龙勇报国
陈容画龙传后世
南宋末年名臣陈文龙一生为官清廉、忠心报国的事迹家喻户晓。林则徐誉其为可与文天祥“隆名并峙”的抗元英雄。据福建省档案馆相关文献资料,明皇帝曾三次敕封陈文龙为“水部尚书”,所以民众称陈文龙为“尚书公”,神祠为“尚书庙”,成为以闽江流域为主体的江河交通安全的保护神。有关他的信仰遍及福州,其中以台江为最,有万寿、龙潭和竹林3座尚书庙。自明成化年间开始至清同治年间,陈文龙作为福州著名的三“海神”之一,曾与妈祖、拿公随“册封使团”14次同往琉球,保护双方使臣平安往返,受到琉球国朝野的敬仰和崇拜。2007年8月28日,“福州陈文龙信仰民俗”经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与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的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可谓闽地“气概如龙”的另一名人。俞大猷明弘治十六年(1503)出生于福建晋江,自32岁入仕后就身经百战。据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专家卢志明与刘心怡介绍,有明以来,闽海不靖,倭寇迭起。嘉靖四十一年至四十四年(1562—1565)戚继光、俞大猷数次入闽抗击倭寇。1564年2月戚继光率戚家军追击倭寇至同安王仓坪(今属龙海),斩敌数百人。1565年秋,俞、戚二军会师闽粤交界,彻底歼灭倭寇主力。从此,为患多年的倭寇基本平息,俞大猷为东南海疆的安定作出重大贡献,可谓勋崇山海。
除了名字有“龙”,闽地名人也“画龙”。宋代长乐著名书画家陈容,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有“画龙第一人”之称。他不仅是南宋后期“善画龙”的代表,亦为后世龙画的典范。《九龙图》是陈容的代表作,美术评论家称其“开元代以后诗、书、画三位一体的先河”,“凡写中国美术史,不管是哪种观点哪种流派,都是必选之作”。陈容画龙喜欢酒后乘兴而作,用泼墨法画云水怪石,衬托出矫健遒劲,追逐纠结,出没隐现的群龙,用墨沉厚,笔势雄健老辣,具有很强的动态、实体感和神秘气氛。后人形容他的作品“云蒸雨飞、天垂海立、腾骧夭矫、幽怪潜见”。传世作品有《霖雨图》轴、《墨龙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又有存世巨幅杰作《云龙图》轴,藏中国美术馆。
在日本,几百年来凡有龙图案的画亦绝大部分是仿效陈容。日本著名画家小泉淳作曾由衷地评价道:“陈容的龙富有魅力,像真的一样活泼跳动,只有天才才会画出这样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