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史话 上一版 下一版  

“龙年战袍”马面裙

▲明·葱绿地织金妆花纱蟒裙(孔子博物馆藏)

龙年春节期间,马面裙成为街头巷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下至垂髫、上至花甲,都有不少女性将这种明清时期流行的汉服作为自己的“新年战袍”。这是中式美学的传承,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融。

在众多汉服中,为何马面裙最为“出圈”?还有哪些汉服正逐渐走入日常生活、推动着“新中式”潮流的形成?

为方便骑驴

宋代美女设计了旋裙

马面裙,又名“马面褶裙”,由马面和褶裥(jiǎn)组成,是中国古代女子主要裙装款式之一。

“马面”运用于服饰,最早见于《明宫史》,书中记载:“曳撒,其制后襟不断,而两傍有摆,前襟两截,而下有马面褶,往两旁起。”可见,在明代,“马面”这一结构,普遍流行于服饰体系当中,不仅女子喜爱马面裙,男子的曳撒(古代的一种戎装)也离不开马面褶。

马面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它的雏形源自宋代旋裙,即两片式围合裙。

旋裙是宋代女子为方便骑驴而设计的一种功能性的“开胯之裙”,裙摆宽大,裙幅飘逸。

后来,广大女性发现,这种裙子因为开胯,不仅方便骑驴、骑马,还方便劳动,于是争先追逐这款时尚单品。起初一些士大夫还批判旋裙开胯,有伤风化,但也很快就抵挡不住“真香定律”,不仅自家女子纷纷穿起这种裙子,甚至文人自己也开始穿旋裙。

大宋时期福州富贵美少女黄昇的墓中,就陪葬了许多精致华美的旋裙,可见这种裙子何其受欢迎。

马面裙和马无关

名字来源于城墙

宋代的旋裙在明代时逐渐发展成为马面裙。

“马面”,原指城墙上凸起于墙面外侧的部分,正面为高而宽的平面,两侧向后折,主要用于加强防御,攻击墙底敌军。

马面裙,由马面和褶裥组成,裙子的前后里外有四个裙门,两两相叠,两侧有褶,正面没有褶。穿戴后,从远看,裙身正面与两侧的打褶结合,与城墙“马面”的建筑结构十分相似,因而得名马面裙。

明朝的马面裙较为简洁,马面褶大且疏,为活褶,转动起来宛若月华,所以又被称作“月华裙”。

裙襕(lán)是明代马面裙的重要特色之一,所谓裙襕,即是裙子上横向的装饰花纹。在明代,裙襕常采用刺绣或者织造的工艺制作。马面裙的裙襕设计于膝上或者裙底,沿着裙子织绣一圈。

裙襕的纹饰多样且寓意丰富。动物类纹样如龙凤,象征吉祥和美好姻缘。植物类纹样中,牡丹代表富贵,菊花代表益寿延年,莲花象征冰清玉洁,石榴、葡萄象征多子多福,百合象征百年好合等。

明代马面裙不仅时尚潮流,而且实用百搭。

在明代的夏季,一袭长衫,搭配马面裙,再套上一件清爽的马甲,一套时髦穿搭就完成了。

走在大明时尚前沿

还得靠它

明代中后期,大户人家孔府一位女子准备出街游玩,正发愁穿什么,当她望向衣橱时,一眼就被一条蓝色织金妆花缎裙吸引住了。

这条裙子,桃红色纱裙腰,绿色丝穗系带,蓝色缎的裙料,华丽的纹饰,集富贵、典雅、奢华于一身。穿上它出街游玩,轻轻松松走在大明时尚前沿。

这条蓝色织金妆花缎裙,是山东博物馆的“明星藏品”,为山东曲阜孔府旧藏,一般推断为衍圣公夫人的服饰(衍圣公为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也有可能是孔府其他尊贵女性的穿着。

这件马面裙所采用的妆花缎,是南京云锦中织造工艺最复杂的品种,堪称中国丝绸史的工艺顶峰,至今仍无法用机器替代。一块料必须两个人同时织造,一个人控制图案,一个人控制颜色,一天最多只能织5厘米到6厘米。

此外,山东博物馆馆藏的另一件白色暗花纱绣花鸟纹裙,也是不少人心目中的“白月光”。这件马面裙同为孔府旧藏,它的面料比较挺括,上面的花鸟图为典型的鲁绣。鲁绣不同于其它绣法,所用的线比较粗,绣出来的花纹非常立体。

该裙以红、绿、蓝、黄、黑等丝线,绣出山石、小桥流水、牡丹、石榴花、蝴蝶、翠鸟、燕子、鸾凤等纹饰,洋溢着春日的气息。

清朝马面裙

“褶”得更繁复

清朝时是马面裙盛行的时代,装饰意味也日益浓重。

山东博物馆书画部主任于芹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和明代马面裙相比较,清代马面裙样式更繁复,“明代马面裙基本固定为左右各几对大的对褶,而清代女子喜欢在马面裙的侧面,打细密的褶子,甚至百褶”。

马面裙的色彩艳丽,清代时以红为贵,在现存馆藏中以红色居多。民国时期,马面裙依旧是爱美女性衣柜里不可缺少的爆款单品。

中国古称“华夏”,何为“华夏”?“礼仪之大,故称夏。服章之美,谓之华。”服装是华夏文明的载体,不仅体现了外在的规范,更反映了内在的素养。马面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一部分,现代马面裙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创新和传承。而马面裙等服饰延展到日常穿搭场景,也是文化自信的彰显。

(综合北京日报、成都日报、央视、国家人文历史)

关于马面裙

马面裙,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形状像马脸吗?

非也!古代城墙外侧有一种叫作“马面”的凸出防御结构,马面裙上身后与它形状相似,故得名。

在众多汉服中,马面裙是最日常、最方便的款式之一。

开胯设计

●马面裙

由部分交叠的两扇裙片围成,走动时两扇裙片开合形成“开衩”,胯部不受约束、便利穿裙人活动

●汉唐女裙

一整扇裙片围成,穿裙人走动时胯部受限较大

能塞能藏

马面裙两侧打褶,属于不贴身的裙型,对梨形身材友好,冬天穿厚打底也完全不显臃肿

穿着友好

●马面裙由系带固定

相比纽扣或拉链,可调整的空间更大,更好地贴合腰身

那些“新中式”潮流

除了马面裙,还有一些汉服在日常生活中出镜率也越来越高,形成了不断变化的“新中式”潮流。

●坦领

流行于唐代的半臂短外衣,类似于今天的U领短袖

●褙子

直领对襟、腋下不缝合的长罩衫,与吊带衫搭配非常合宜

●飞机袖

袖口窄、腋下宽松的短衫,平铺如飞机羽翼一般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