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日锦
实习生 余慧琳
“都快开学了,熊孩子还完全沉浸在春节的氛围里。”随着元宵节的脚步迈近,孩子的寒假也“余额告急”……
近日,海都记者针对春季开学孩子们的收心问题上街随机采访,不少家长表示,孩子们如何顺利地从假期状态过渡到学习状态,是近阶段第一要紧事。而不少孩子寒假作业还在紧张“收尾”,比起假期的快乐时光,他们显得有点不在状态。
如何在开学前,科学地让孩子们收心?22日,海都记者邀请了泉州教育界两位心理咨询方面的专家来支招,为广大家长释疑解惑。
找回状态 家长应从四方面有序调整
王岩英表示,首先,减少外出与娱乐。开学前,家长要有意识地减少外出或娱乐,除了带孩子去赏灯外,也可以带着孩子做些与开学有关的事,比如去书店或图书馆、挑选学习工具等,向孩子传递开学的信号,引导他们逐步回归宁静的学习状态。
其次,增加交流与运动。这几天家长要有意识地和孩子谈学校的人与事,也可以邀请小伙伴来家里一起学习,引发孩子对学校生活的怀念,此外按照学校上学时的规定,带孩子进行每天1~2小时的体育运动。
再次,调整饮食与睡眠。春节期间的胡吃海喝,吃饭睡觉不规律,都要逐步调整过来。要督促孩子三餐规律,少吃零食,早睡早起,保证睡眠时间充足。
最后,树立信心与耐心。家长自己的心态要稳住,要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有能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可总是担心孩子这做不好,那做不好;要鼓励孩子对新学期充满希望,有信心自己能学好,并且勉励孩子对待学习要有耐心,要有铁杵磨成针的毅力。
这些事情,家长陪着一起做最有效
徐佳琳认为,开学收心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家长们也可以“收收心”,这也是家长们陪伴孩子的一个很好的契机。
1.和孩子一起调整作息
在假期,不仅孩子的作息有变化,家长的作息也有了相应的变化,智慧的家长可以这样对孩子说:“爸爸(妈妈)和你一样,开学我也得开始调整作息时间啦,我们一起调个闹钟,互相监督吧。”当然,调整作息不仅是早睡早起这件事,也可以陪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与校园生活同步的时间表,逐步调整到接近开学后的作息,让孩子一开学就能快速适应,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2.和孩子一起适度使用电子产品
网上有一个视频,内容是开学前夕,家长与孩子友好地进行“手机交接仪式”,孩子把手机交给家长,并转过身去马上开始努力学习。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在信息时代,要完全禁止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是一件很难实现的事情,如果强制性没收,肯定会引发孩子的强烈反感,甚至会产生过激行为。
智慧家长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春节放假不用上班真是太爽了,我刷了好多视频,也看了好多电视剧,感到眼睛有点受不了,有时上班时一些小视频的BGM还会在脑子里循环播放,看来还是得节制一下,你也快开学了,我建议咱们一起互相约束下,减少下这些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你觉得怎么样?”然后再与孩子一起商量一个“家庭电子产品使用规则”,严格去遵守规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3.和孩子一起运动
放假期间,不少孩子更喜欢宅在家里,运动频率不高,不像在学校,每天要做课间操、一周至少有三节体育课,而我们知道运动的好处很多,除了对我们身心健康有很大帮助外,还可以让大脑分泌更多有助于学习的神经递质,让学习更高效。
智慧家长可以这样和孩子说:“爸爸(妈妈)看了《热辣滚烫》后,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你觉得我有办法像女主角那样蜕变成一道优秀的闪电吗?你能陪我一起爱自己吗?”征得孩子同意后,可以与孩子讨论运动的时间和方式,选择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模式,陪伴孩子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把这件事坚持下去,您就会发现,一家人不仅身体越来越棒了,而且家庭成员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家庭幸福感越来越强烈。
4.和孩子一起规划新学期
“马上就要开学了,你寒假作业写完了没有?不会还在玩手机吧?还不赶紧把下学期的功课预习一下?”……这是我们很常见的“家长口头禅”,当然我们也很清楚这些话的作用收效甚微,因为家长在反复强调孩子们都明白的事,说多了可能还会激发孩子的叛逆心理。
智慧家长可以先和孩子一起回顾假期中家庭成员经历的种种,然后和孩子一同商讨新学期(新的一年)想要实现的目标,包括孩子的,也包括家长自己的,目标不要只针对某个人的“学习”或“工作”来制定,也可以是其他方面,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家庭的,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和尊重,然后再围绕目标展开更具体的规划,要注意,每一项规划都要符合实际情况并具备可实施性,可以从最容易实现的一项入手,陪着孩子一起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一个又一个新目标。
5.和孩子一起创造开学仪式感
开学仪式感可以让孩子对新学期充满期待,对自己充满信心。它可以是陪孩子一起去购买他喜欢的新文具,可以是一家人愉快地共享一顿“开工大餐”,也可以是和孩子互赠一个鼓励彼此新学期(新的一年)一起加油的暖心礼物。
其实,学校也给孩子们准备了满满的仪式感,比如泉州一中的老师们这几天已经纷纷返校用心地布置教室、购买小礼物、准备开学第一节班会课……助力孩子们用饱满的热情迎接新学期的校园生活。
徐佳琳觉得,当家长陪着孩子亲身体验这一系列“收心动作”后,就会越发感受到“收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我们自己来说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需要我们给孩子多一点适应的时间,和他们一起开启美好的新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