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黄义伟 文/图
“龙吟千灯耀 仙作传九州”。2月22日晚,莆田仙游县榜头镇泉山社区板凳龙圈灯闹元宵活动精彩上演!2000多名群众扛起家中的板凳灯组成祈福游灯队伍,开展绕境巡游,总长度近6公里,远远望去如长龙蜿蜒起伏,蔚为壮观。海峡都市报当晚在全平台进行了直播,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旗下多个平台转播。
榜头镇板凳龙圈灯闹元宵相传源于400年前的明代倭寇之战。历史上,莆仙地区倭患连连,榜头镇群众为了保卫家园,在板凳上装上多盏花灯结队而游,造成浩大声势以此吓退倭寇,后来演变成榜头元宵特有习俗。
游灯队伍延绵6公里 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当天晚上,游灯活动在“盘龙”仪式中拉开序幕,大家欢聚在广场上,在震天的呐喊声中,以龙头为圆心,龙身龙尾紧随顺时针绕行,“灯龙”鳞光闪耀,蜿蜒游动,形成旋圆,恍若盘龙。
记者在泉山村采访时了解到,“板凳龙”分龙头、龙身、龙尾三个部分。整条“板凳龙”由木头制作的板凳接踵连接而成,板凳上固定的是张灯结彩的花灯,彼此独立而又密不可分。大概一家出四个灯,灯中标有自己的姓氏,如“黄、林、吴”等。
今年是龙年,所以大多数的灯都以龙为主题,龙身必须手绘,于是村里的老画家被请了出来,花了几天几夜才把所有的龙身画完。龙须也要人工制作,村里的妇女都一起出来,细心制作龙须。虽然制作板凳灯很辛苦,但是大家都很欢乐,难得一村人齐心协力,欢天喜地。
晚上,整场游灯的高潮就是“盘龙”,以龙头为圆心,龙身龙尾紧相随,按照顺时针方向,一圈复一圈形成旋圆。上百把灯桥团成几个大灯圈,远远望去,仿佛怒放的金菊,又似盛开的牡丹。
据介绍,游灯前后都要“团灯”,象征邻里和睦,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团结友爱精神。
随后,在龙头灯的引领下,群众手执肩扛板凳灯从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出发,沿着紫檀街等“仙作”产业集聚区开展巡游,游灯队伍延绵6公里,浩浩荡荡,远远望去如长龙蜿蜒游动,蔚为壮观。流水灯游过的地方,祥灯普照,群众在欢声笑语中相互祝福,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多个活动配套闹元宵
现场让市民流连忘返
活动中,还开展了文艺演出、舞龙舞狮、烟花秀等表演,现场锣鼓喧天、人头攒动,夜幕中朵朵烟花绽放,现场气氛热闹非凡,很多市民驻足观看。
当晚,在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内,还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为美丽的夜晚增添一丝欢乐的氛围。快板唱《二十大开启新征程》、女声独唱《榜头之歌》,以及旗袍秀与禅舞、太极拳、赞句等精彩表演表达了对新的一年更加灿烂辉煌的美好祝愿。而随后的烟花秀更是将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此外,“赏榜头游灯 品仙作神韵”系列元宵活动也同步开展。赏过灯,还可以逛东桥美食一条街尝美食;去喜庆的灯笼长廊打卡;探秘红木工艺制作过程等。
“泉山社区的游灯是民间小桥流水式的动态美感,灯桥扛起的那道光,给我们带来光明与希望,照亮每个人的前程,是一个充满美好祝愿的习俗传统,我希望能一直传承下去。”市民郑雨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