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讯(记者 柳小玲/文田米/图) “摸到头,起大楼;摸到嘴,大富贵;摸到身,大翻身;摸到尾,有头又有尾……”当泉州天后宫的“乞龟”民俗童谣响起,一年一度的“乞龟”民俗活动便正式开始了,祈福新的一年阖府安康、吉祥如意、美满幸福。
2月24日(正月十五)上午,第十八届泉(泉州)澎(台湾澎湖)“乞龟”民俗文化活动·点睛仪式在天后宫顺利举行,熙熙攘攘的人群涌入天后宫“乞龟”摸福。
记者现场看到,泉州天后宫叠制了一只5.88万斤的“大米龟”,不同于以往静卧在大殿内,今年的“米龟”被放置在殿外的独立大展厅,为历年规模最大的一只,是泉澎两地制龟师傅花了5天时间,用一万余袋“平安米”叠制而成的。“米龟”周边则环绕着由菠萝、香蕉、蒜苗等水果和蔬菜组合而成的“水果龙”,以及象征平安健康的“平安桥”。
“乞龟”活动吸引不少外地游客拍照打卡,排队“摸龟”沾喜气,大家由入口进入天后宫,通过这座“平安桥”,最终到达“大米龟”前环绕一圈“摸龟”。
据悉,闽南地区的龟崇拜习俗由来已久,“乞龟”流行于泉州和澎湖一带,人们将一袋袋大米堆成龟的形状,触摸其各个部位以祈求平安如意。如何摸“大米龟”祈福,有一个富有趣味的说法:若绕着米龟顺时针转上一圈,摸摸不同位置便能获得不同祝福。“大人希望摸龟讨个好彩头,孩子们则似懂非懂地轻抚米龟,跟着念上几句吉利的话。”带外地朋友来参观天后宫的市民陈先生介绍道。
据悉,2007年泉澎两地就开始共同举办“乞龟”活动,澎湖天后宫每年春节前夕都会安排师傅来天后宫,与泉州传承人共同将一袋袋“平安米”堆叠成“大米龟”,为泉州和澎湖两地乡亲祈福,并于正月十五举办“乞龟”点睛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乞龟’是泉州春节期间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丰富了广大市民群众文化生活,有力促进泉台民俗文化交流与合作,营造‘两岸一家亲’的和谐氛围。”泉州天后宫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乞龟”持续至正月十七,欢迎市民游客来天后宫“摸米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