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5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有只手非常神秘

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展出三千多年前的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四千件套,其中,四分之三以上为首次亮相

首次展出的刻辞卜甲

“搓澡巾”

屯南甲骨

陶制人头像

参观者在观看展品“司母辛”铜鼎

嵌绿松石甲骨刻辞骨柶

青铜手型器

洹水之滨,静水深流。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新馆26日正式开馆,这是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新馆展厅面积约2.2万平方米,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展陈文物数量之多、类型之全,都是商代文物展览之最。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首次亮相,一系列考古新成果首次展示。

距今3300多年的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所出土的甲骨文,使传说中的商朝彻底得到证实,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往前推进了约1000年。殷墟的发现和确定,是探索商文化、夏文化及上溯中华文明起源的原点和基石。

那么,殷墟博物馆新馆“新”在哪儿?有哪些文物特别吸睛?从新馆里如何“读”懂商文明?

全景式展现商文明

实行预约购票参观

殷墟博物馆新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纱厂路西段,毗邻洹河,与殷墟宗庙宫殿区隔河相望,占地262.5亩,建筑规模5.1万平方米。外观设计以《诗经·商颂》为源,以绿野草台、鼎立大地、层叠深邃、青铜装裹为形,以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为要,形成具有殷墟文化内涵和考古学意义的“中华之范、文明圣殿”。

新馆共设有8个展厅,地上共三层。聚焦“伟大的商文明”这一主题,展览设有3个基本陈列、4个专题展览和1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从商代史、甲骨学、考古史、商文明的世界传播等多个角度,阐释商代繁盛的城市文明、完善的礼乐文明、发达的青铜文明、灿烂的文字文明以及高超的手工业技术等,呈现商文明对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新馆有4个专题展览、1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其中,特色沉浸式数字展采用先进裸眼3D技术、VR技术等,将文物、文献、甲骨记载与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数字技术相结合,虚实结合,观展者可以参与沉浸式互动,获得独特观展体验。

据介绍,原殷墟博物馆建于2005年,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随着殷墟考古成果不断丰富,原馆难以满足保护展示需要。2020年11月,殷墟博物馆新馆开工奠基。

殷墟博物馆新馆实行预约购票参观,采取分时段错峰限流参观方式,以满足更多游客需求。观众可通过“殷墟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和“殷墟景区”微信公众号线上预约。开馆时间:8:30—17:30(16:30停止售票),全年无休(临时公告闭馆除外)。

“汉字鼻祖”首次亮相

生动再现商朝“王子”

基本陈列将长期对公众开放,展示几代殷墟考古人接力前行、不断求索,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重要发掘成果,对夏商都邑的深入研究,为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商文化研究提供了对比标尺。众多首次亮相的珍贵文物再现了商朝繁盛的城市文明、完善的礼乐文明、发达的青铜文明、灿烂的文字文明以及高超的科技文明。全面系统地展现了我国商代晚期都城的风貌,让全世界看到一个中华文明早期发展阶段最为辉煌的时代——大邑商。

四个极具特色的专题展,带给观众更多的震撼和思考。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基因。正是“汉字鼻祖”甲骨文的发现,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连续性与统一性,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符号。

在首次亮相的“子何人哉——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特展”中,大家可以看到契刻占卜记录刻字规范,工整秀丽。“子”是这批占卜记录的问卜者,其与商王武丁、妇好的关系极为密切,拥有号令商王朝其他诸子及诸侯大臣的至尊权威。占卜内容“日记式”展示了“子”的日常生活,涉及祭祀、贡纳、军事、田猎、宴饮、舞乐等诸多事项,生动再现了商王朝“王子”的方方面面。

“长从何来——殷墟花园庄东地亚长墓专题展厅”以“亚长”这位殷商时期的大将军为主人公,通过亚长墓出土的577件文物,生动展现了他的赫赫战功、排兵布阵、生活起居等场景。亚长墓是殷墟继妇好墓之后出土随葬品数量最多的墓葬。据铭文可知,墓主为“亚长”。透物见人,墓葬是墓主生前世界的缩影:觚爵鼎尊、璧琮戚玦,体现亚长的位高权重;钺刀戈矛、车马辎重,彰显亚长的赫赫军威;锛凿铲刀、璜环笄觿,再现亚长的生活场景。

考古学家经过不懈探索,如侦探般抽丝剥茧,揭开了尘封三千年不为人知的史实,呈现了亚长鲜活立体的形象,这是亚长的人格魅力,更是考古学的价值所在。

一片惊天下的

“明星甲骨”

海量文物,如何看尽?带你先看镇馆之宝,一饱眼福。

屯南甲骨:一片惊天下的“明星甲骨”。在这片牛肩胛骨上发现单字93个,字字清晰,大小均匀,契刻有力,文字记录了商王多次关于田猎是否有灾祸的占卜。

由于形状酷似甲骨文中的“骨”字,国家邮政局曾用它的形象向全球发行纪念邮品,堪称“甲骨明星”。

这件甲骨嵌着绿松石

我国现存唯一

殷墟最初闻名于世,源自陆续出土的约15万片甲骨。嵌绿松石甲骨刻辞骨柶,这件甲骨是我国博物馆现存唯一一件。文字镶嵌绿松石甲骨记录了商王与军队巡视捕猎的事件,珍贵之处在于文字内镶嵌有绿松石,彰显商王权威之余,使整片甲骨显得十分华美。

商代人也有搓澡巾?

商代人也有搓澡巾?形状呈圆饼状,表面微微凸起,密密麻麻,这个看上去很粗糙的文物,你知道有什么用途吗?它的名字叫陶爽(chuǎng),是商代人洗澡时的清洁用具,相当于现代人的“搓澡巾”。

商代人长啥样?

商代人长啥样?陶制人头像,额头宽平,浓眉深目,宽鼻厚唇。怎么样?这枚核桃大小的商代人“自画像”,是否符合你对美男子的标准呢?它的存在,为我们研究商代人的人种与外貌,提供了宝贵线索。

3000年前的人力车长啥样?在殷墟考古发掘工作中发现一种车,车前俯身埋着两个人。

专家介绍,这很可能是一种人力车,文献称为“辇车”,它的发掘过程也十分不易,考古学家是靠腐烂成泥的木质纹理,一点点把文物清理出来的。

这只手指缝中

流过3000年

青铜器也是参观时不能错过的,这件青铜手型器,造型逼真,五指比例适中,指关节清晰,指尖圆滑,手背还装饰有精美的兽面纹。

它是权杖还是义肢?或者是“痒痒挠”?目前尚无定论。岁月带走了答案,只能给我们留下无限的想象。

在有文献典籍记录的3000多年中国历史中,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被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填补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空白。

(本版文图综合央视新闻、河南日报、新华社、中新网等)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