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空腹采血如何“空”?

海都讯(记者 林宝珍) 到医院抽血检查时,很多项目都会提示要“空腹”。这是为什么呢?空腹到底要怎么正确地“空”呢?是不是“饿”的时间越长,检验结果越“准确”呢?一起来听听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杨滨主任的解答。

杨滨主任说,临床生化检查常常需要在早晨采集空腹血,这是因为正常人血液中生物化学成分的含量,除了受到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而有所差别外,还受运动、饮食、精神、用药等因素的影响。

前一天晚间进食后到第二天清晨,空腹时长达10小时以上,体内的各种物质往往达到相对的稳定和平衡,由进食造成的影响因素对血液成分降到最低,这个时候抽血检测,方可得到相对稳定、准确的结果。

空腹采血宜安排在上午7:00—9:00,要求至少禁食8小时,以12~14小时为宜,但不建议超过16小时。因为空腹超过16小时,会由于过度饥饿,导致血清各种蛋白浓度明显下降,并且在体内激素调节作用下,使糖代谢指标发生变化,不能反映平时的水平。同时,空腹期间可少量饮水(50~100ml),以不感觉口渴为宜,但不能饮用茶水、咖啡等饮料。

不同的项目,空腹采血要求也不同:

血糖:测空腹血糖应禁食8至12小时。如早上7点抽空腹血糖,则前一天晚上10点之后不宜再进食点心、水果或饮料。慢性病患者最好不要擅自停药,糖尿病患者监测空腹血糖前不应服用降糖药物。

肝功能:因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会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肝功异常,抽血前3天内,不宜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此外,抽血前24小时内不宜饮酒,否则可能引起肝脏转氨酶的升高。

肾功能:抽血前3天,不宜进食大量高蛋白食物。因为蛋白质经肾脏排泄,在大量蛋白摄入后,代谢产物来不及经肾脏排泄,在血液中的含量将明显增加,导致反映肾功能的指标如尿素氮、肌酐的升高。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