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今天我是快递员

快递新规施行,海都记者体验快递员的日常工作状态

记者(右)给收件人拨打电话

派件前,要先整理分类,做好记号

N海都记者 梁展豪 蔡凯

实习生 王灵婧 文/图

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实施,对快递员的派送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新规下快递员的工作状态,近日,海都记者“转行”快递员,体验他们的工作状态。

准备:经过一个小时分类整理 61个包裹“上路”

三坊七巷是福州著名景点之一,由此产生的特殊性,也导致快递员无法直接骑车进入,必须拉着小推车走进这片“大小区”。

3月7日上午9时许,福州市鼓楼区道山路的申通快递西湖网点里,网点负责人老曾正忙着分拣扫描当日的第一批快递。五年前,因网点人手紧缺,他被调至此处,负责三坊七巷内的快件配送。

“这个片区的快递基本都要送货上门。”现场,老曾一边跟我聊着,一边选出准备派送的包裹。我准备帮他把快件放进篮筐时,他赶忙提醒:“快递装车有讲究。”

在老曾的指导下,我才明白,快递箱内的包裹要按照收件地的远近进行摆放,尽量把相同楼栋的快递摆在一起,先送的区域放上面,后送的区域放下面,这样才能提高配送效率。

经过一个小时的分类、整理,老曾收拾出了满满一板车的快递,一共61个包裹。上午10时47分,我与老曾一同踏上了“送货之旅”。

配送:各种突发情况应接不暇

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在老曾的带领下,我来到了第一个送货点。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手机,根据快递单上的信息开始拨打电话。“您好,您的快递到了,请问您方便出来拿一下吗?”在听到放在门口的回复后,老曾教我将快递放置在门口,扫描快递单上的条形码,拍下包裹暂存位置,确认完成。

成功送出第一个包裹后,我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然而,随着派送的深入,我逐渐体会到了快递员工作的不易。有的客户不接电话,有的要求在门口等待,有的客户催促派送……这些突发情况让我应接不暇,前行的脚步也变得沉重起来。

此外,对路况和包裹情况的不熟悉也增加了派送的难度。刚开始的半个小时里,我只成功送出5个包裹。按照这个速度,一天都无法送完板车上的货物。

“要求在门口等,那就必须等。可能几分钟,也可能十几分钟。”“客户催促就先安抚他们的情绪,然后加快派送速度。”老曾开始分享经验,并与我一同派送。

结束:两小时送出59个包裹

送了半数包裹后,我的手臂开始发麻,速度也逐渐下降,但老曾好像装有“加速器”一般,总是大步前进,片刻不停。

送完上午的最后一个包裹时,已近下午1点。回到网点后,我感到疲倦,脱下工作服,衣服内衬已经湿透。最终,经统计,两个小时里,我和老曾一共成功送出59个包裹。“我一天有近两百件快递需要送货上门,每天往返三坊七巷三趟。”老曾说,按照每单1块钱计算,记者体验两小时,一共能赚59元。

□记者手记

希望能给予快递员

更多理解和包容

在和老曾交流中,记者得知,因为区域内的快件几乎都要送货上门,这导致了一天中每个快递员的配送量远不及其他网点快递员。因此,很多人在这份工作中没有坚持几天就选择了离职。

除此之外,老曾还提到,快递员的工作并非只是简单地送货上门。在他们每天长达10小时的工作中,实际上只有一半的时间是用于送货的。

我本以为送快递很简单,但当我真实体验快递员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这份工作不仅需要体力,更需要耐性。

分拣、打电话、走街、上门,半天的时间,我都在冗杂和辛苦中重复着。户外寒风呼啸,衣服内衬已经湿透,当我累得不行时,大多数快递员却都状态饱满。

记者从福州邮政管理部门获悉,2012年到2023年,福州的快递业务量从5700多万件增长至6.5亿件。预计到2025年,福州年快递业务量将达到8.69亿件。

在这庞大的数字背后,末端快递员所承担的巨大工作量可想而知。因此,也希望消费者能给予快递员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