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刘薇
视力也会被“偷走”?真的会!十年前,泉州有一老伯查出慢性青光眼,但因为自身没感觉到视力异常,未及时诊治,十年后,当老人出现视野缺失、视力下降时,已失去有效治疗时机,最终失明!泉州眼科医生提醒市民朋友,青光眼的损害是不可逆的,早发现早治疗很关键。
十年前眼睛异常 老伯没寻求诊治
近日,泉州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眼科门诊来了对老夫妻。在老伴的搀扶下,翁老伯(化姓)慢慢地坐到了医生的面前——因为青光眼,这位八旬老人已经失明。
“刚来时,老人有点激动,说北京名医没医好他,动完手术反而看不见了。但实际情况没那么简单。”接诊的谢建宏副主任医师了解到,早在十年前,翁老伯就在泉州当地医院查出眼睛有异常,当时眼压升高、眼底视神经乳头形态改变,提示青光眼可能。但老人家因为自身没有感觉,所以压根不信,就没进一步寻求诊治。
之后的十年内,老人的眼睛缓慢地发生变化,视野变得越来越窄,走路常常撞着人,发展到后面,视力越来越差,直到这时,老人才着急地四处求医,希望通过手术把丢失的视力找回来。最后,老人去了北京找了很出名的医生做手术。但手术仍然无法挽回视力,老人还是失明了。
然而,事情还没完。接下来,老人还须定期监测眼压,避免后期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导致眼痛、头痛等症状。当天,谢医生为老伯做眼压检测等检查,好在结果在正常范围内,谢医生叮嘱老人定期随访。
预防青光眼最佳方法
是定期接受眼部检查
据了解,青光眼是由于病理性眼内压升高,导致特征性的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及视功能低下的一种眼病。它是全球第二位致盲的眼病,仅次于白内障,却是第一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青光眼所导致的视神经损伤、视野损害在目前是无法逆转的。
“常见的青光眼类型分为闭角型青光眼与开角型青光眼。前者好发于五六十岁以上人群,急性发作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虹视、视力明显下降等症状;后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由于发病隐匿,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即使能够幸运地在早期筛查出来也未必能够相信医生并接受医治,等到出现症状再去检查时,往往病情已经发展到中晚期,发生视神经的萎缩及视野的缺损。因此,青光眼又被称为‘视力的小偷’。”泉州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眼科谢建宏副主任医师介绍。
谢医生指出,预防青光眼的最佳方法是定期接受眼部检查,尤其是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或有其他眼部疾病风险因素的人群。“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年接受眼部检查一次,一旦确诊青光眼,须接受正规治疗,并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