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8版:史话 上一版   

周处 是浪子还是义士

近代马企周(马骀)绘《周处斩蛟》

连环画《周处除三害》(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清代金古良编绘《无双谱》中的周处

电影《周处除三害》正在热映,片中主角陈桂林是个通缉犯,他为了成名,模仿魏晋时期周处除三害的故事,除掉了另外两个作恶更多的通缉犯。

电影不是历史,故事也不是历史,今天我们回到魏晋,回到周处生活的时代,看看周处到底有没有除过三害,历史上的周处,是浪子还是义士?

周处真的

除过三害吗?

“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出自南朝宋人刘义庆编写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自新》,说义兴有个年轻人叫作周处,平时在乡里横行霸道,乡人都认为他是一大祸害。当时义兴的河中有条蛟,山上又有头跛脚的老虎,都给乡民带来很大的困扰。大家就把蛟、虎和周处并称为“三横”,而周处又是其中最横的。有乡民就想了个法子,怂恿周处去杀蛟和虎,其实就是希望“三横”自相残杀,最后只剩下一个,危害也没这么大。于是周处就先上山杀了虎,又下河去寻找蛟。不过,蛟在水中时隐时现,不易找到,周处追踪它,一直游了几十里。

三天三夜后,大家不见周处回来,以为“三横”都死了,非常高兴,相互恭喜。这时周处杀了蛟回来,才知道自己名声原来这么差,就有了痛改前非的想法。然后,他到吴郡去拜访名士陆机、陆云兄弟。

当时只有陆云在家,周处就说了自己的想法,但又觉得自己老大不小了,担心改正不了。陆云就说,古人贵在朝闻夕死,你的前途还很长远,最怕的是没有志向,如果现在能立志,又何愁名声不能远扬呢?周处从此改过自新,成为忠臣孝子。

因为八卦

周处被误会?

西晋陈寿编著的《三国志·周鲂传》中记载,周处文武双全,在吴末帝孙皓天纪年间(277—280),担任东观令和无难督,东观令是管图书、修国史的长官,无难督是皇帝亲卫兵“无难军”的统帅。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周处跟随吴末帝一起投降了晋朝,之后就在晋朝为官。《三国志》对周处的记录只有寥寥数笔,但在唐代房玄龄主编的《晋书》中,却专门有《周处传》,提到他不到二十岁时,气力就超出一般人,然后就采用了《世说新语》的这个故事,并把“三横”改成了“三害”,“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也流传开来,成为“浪子回头”的典范。

不过,《世说新语》是本“奇书”,不仅因为它是“古今绝唱”,同时也因为它“琐言第一”,非常八卦。它“八”过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是个十足的吝啬鬼;它“八”过曹丕在葬礼上,带着大家学驴叫……

“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也有很重的八卦色彩。其中最大的漏洞,就是周处向二陆请教。二陆是东吴大都督陆逊的孙子,《晋书·陆机传》记载吴国灭亡时,兄长陆机也才二十岁,吴国灭亡后,才回到老家吴郡去呆了十年。所以周处决心痛改前非时,二陆应该比较年幼,周处不至于请教他们。而且,蛟并非现实存在的生物,关于斩蛟的记载大多反映的是古人对平定水灾的愿望。

尽管周处见陆云的故事可能只是传说,但不排除周处确实年少轻狂过,可能去请教过二陆的父亲陆抗。不过,周处投降了西晋,为什么说他是“忠臣孝子”呢?那就跟后来的故事有关了。

性格刚正

曾弹劾司马懿儿子

吴国君臣投降后,按《晋书·周处传》记载,周处先在西晋首都洛阳当官,随后被派到新平(今陕西彬州)做太守,继而又调到广汉(今四川广汉)做太守。广汉有一批长期没能判决的陈年旧案,周处到任后,工作效率极高,将积案全部审理清楚,受到西晋朝廷的表彰。

又过几年,周处升任御史中丞,成为最高级别的监察官员。他性格刚正,脾气又倔,弹劾其他官员时丝毫不留情面,得罪了很多人。有个人叫司马肜(róng),是西晋王朝奠基人司马懿(就是长期跟诸葛亮打仗、最后把诸葛亮熬死那位)的儿子,被封为梁王,位高权重,也被周处弹劾,两人结为死仇。

以少战多平叛乱

明知必死仍前行

公元296年,司马肜拜为征西大将军,去陕西平定叛乱,周处则被任命为建威将军,是司马肜的部下。周处出战之前,朝中许多官员都已经知道司马肜要陷害他,其中一个大臣叫孙秀,是东吴旧臣,要求司马肜放过周处,没有成功。孙秀知道周处此行必死,建议他以母亲年老为由推辞。周处认为忠孝不能两全,既然辞别母亲侍奉君王,母亲就不需要把自己当儿子,决定为国家捐躯。

公元297年正月,司马肜让周处率兵五千,去梁山(今陕西乾县梁山镇)攻打七万叛军。周处推辞道:“军无后继,必至覆败,虽在亡身,为国取耻。”意思是给的兵太少,又没有粮草,如果出战,必定失败,我死了是小事,朝廷丢脸是大事。司马肜不听,再次命令周处进兵。

周处知道自己此行必死,于是作诗一首:“去去世事已,策马观西戎。藜藿甘粱黍,期之克令终!”吟唱完后,即发兵作战。这场战争从早持续到晚,周处率领五千人奋勇杀敌上万人,但直到弓箭射光,也没有援军到达。左右将士劝他撤退,周处却按着剑柄,大声说:“古代的将军出征时,都要凿一扇凶门,表示有进无退。我身为朝廷大臣,以死报国,不是应该的吗?”最终战死。

周处去世后,被朝廷追赠为平西将军,赐钱百万、葬地一顷。东晋时,朝廷又按照“执德不回曰孝”的谥法,以“孝”作为周处的谥号。

周处为何给他爹

安排个“丑憨憨”做伴?

周处的父亲周鲂,为江东士族,也曾立过大功。《三国演义》有“周鲂断发赚曹休”的故事,说东吴鄱阳太守周鲂诈降曹魏大司马曹休,引来魏国援军,结果曹休被东吴大都督陆逊等三路吴军杀败。这件事在西晋陈寿编著的《三国志·周鲂传》中也有记载。

南京博物院藏有一件青釉瓷神兽尊,出土于江苏宜兴周处家族墓,墓主应为周处父亲周鲂。

不过,这幕一千多年前的“父慈子孝”,有点不走寻常路。这件青釉瓷神兽尊看上去又丑又奇怪,周处为何给他爹安排了一个“丑憨憨”做伴?

西晋时期战乱不断、民不聊生,人们希望通过崇拜虚幻的神兽,来保佑家族安宁。周处这个大孝子对负责制作的“乙方”提了两点底线原则:一是长得不能太好看,二是必须得能装。

一件将动物造型和器物造型完美融合的孤品——“青釉瓷神兽尊”就此诞生!整件神兽尊以器腹为兽腹,以器耳为兽耳,兽的四爪、双翼、脊毛、尾饰等装饰于器的各部,浑然一体,几乎分不出是兽还是器。

这件神兽尊,青灰色釉细腻光洁,历经千年依旧丝滑,一举成为西晋青瓷界的标杆。

神兽尊本尊:

我到底是谁呀?

关于这只神兽的名字一直没有定论,大家对它的猜测五花八门。

有人猜想,这只神兽是“穷奇”。《山海经·海内北经》中记载,“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穷奇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四大凶兽”之一,它能上天入地,最重要的是:会吃人。

古人将其放在墓穴之中,是为了吓跑盗墓贼吧。

还有人猜想这只神兽是貔貅。“能吞万物而不泄,纳食四方只进不出”,从古到今,对中国“五大瑞兽”之一貔貅“招财进宝”的信仰,一直流淌在祖祖辈辈的血脉之中。

不过,放在亡人旁边显然不是为了发财致富,能吃进肚子里的也包括妖怪呢。

还有人猜想是蟾蜍,因为神兽口中含着珠,有人猜测这是取自“嫦娥奔月”神话中嫦娥化身蟾蜍的情节。“嫦娥奔月”也是两汉魏晋南北朝墓葬装饰的常见题材,多以画像石、画像砖与壁画等形式出现。

不管这神兽到底是什么,这奇奇怪怪的审美背后,有着关乎爱与信仰的故事,是守护亡灵的神兽,是浪子回头的正气,是保家卫国的忠心。

(综合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现代快报、央视新闻)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