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故事绘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海都故事绘

怕到境外受欺负 男子带《孙子兵法》偷渡

听信“境外高薪工作”骗局,又怕到境外受欺负,男子竟随身携带《孙子兵法》作“锦囊”。近日,广西防城港边境管理支队东兴边境管理大队破获一起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案,抓获2名组织运送者、3名企图偷渡出境的人员。

据了解,3月14日17时许,该大队民警根据前期工作发现有人企图从东兴市边境偷渡出境。随后,民警迅速开展摸排,于当日18时许在东兴市某饭店门口抓获1名组织运送者和3名偷渡者。后经延伸打击,民警于当日19时许在东兴市某车站门口抓获另一名组织运送者。

经民警询问,罗某等3名偷渡者均是外省人,无正当职业,都是在网上看到“高薪招聘信息”,听信对方说的“每月收入能有1万至2万”,便在对方的指引下,分别辗转来到东兴市,欲偷渡到境外“工作”。

这期间,民警还在罗某的随身挎包里发现了一本《孙子兵法》。据罗某交代,他在刷短视频时看到《孙子兵法》的内容比较实用,又担心境外很乱,怕受欺负,便想买回来学习一下,以备不时之需。

目前,2名组织运送者已被刑事拘留,罗某等3名违法行为人被处以行政处罚。

画外音

境外“高薪招聘”勿轻信

警方提醒,不法分子常常以所谓的“高薪招聘信息”为诱饵,诱骗他人偷渡出境。实际出国后,可能会被迫从事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沦为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的帮凶,人身、财产安全也得不到保障。请广大群众务必提高警惕,如需出境务工的,请通过合法、正规的途径。

用机器人霸占奖项

“诗词大赛”骗了千万元

诗词大赛设置最高20万元的奖金,一些文学爱好者为获得荣誉和奖金,最高竟花40余万元购买虚拟助力商品刷票,最终却竹篮打水一场空……近日,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新型诈骗案件的最终结果,7名被告人获刑,最高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并处罚金30万元。

70多岁的张某年轻时就是一名诗词爱好者。不久前的一天,他在用手机上网时,看到一则关于某诗词大赛的介绍。宣传海报称,获奖者可获得证书、奖杯和奖牌,还有最高20万元的奖金及汽车、手机等物质奖励。

在填写完个人基本信息后,一名自称“宋老师”的大赛客服人员添加了张某的微信,并将他的参赛诗词上传。没过几天,“宋老师”便将一个可为作品点赞的链接发给张某,告诉他最终比赛名次由点赞数排名决出。

据张某回忆,如果想赢得大奖只有增加点赞数,每日免费点赞数达到上限后,还可以购买虚拟助力商品增加点赞数。虚拟助力商品的价格从几元到最高999元不等,商品越贵点赞数越多。

为了获得一个好名次,张某及其亲属先后购买了1万余元的虚拟助力商品。一个多月后诗词大赛的决赛正式结束,张某排名第72名。按照大赛规则,花了1万多元的张某只能收到邮寄来的奖杯、证书和小奖品。

而蒲某买了16万余元的虚拟助力商品,才获得了一等奖,但8万元奖金拖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发放,直到提出要报警后才拿到奖金。

法院查明,经营某传媒公司和某云计算公司的童某雇用徐某等人为员工,公司多次举办各类网络诗词书画等比赛。他们宣传赛事不收取任何费用,根据点赞数进行评选。

同时,员工根据童某指令添加虚拟机器人参赛,由童某在后台控制名次,以保证获奖名单前14名的选手都是这些虚拟机器人,骗取参赛人员充值钱款达1000余万元。

最终,闵行法院认定童某、徐某等7名被告人的行为均构成诈骗罪。

画外音

老年人切勿参与刷钱投票

“本案是虚构网络比赛实施诈骗的典型案例,犯罪分子利用的是参赛者获奖心切的心理。”承办法官提醒,虽然不少参赛者充值较多且不保证能够获得相应回报,仍抱侥幸心理,认为花小钱能得大奖,因此一步步被骗子套牢。市民特别是老年人要注意切勿参与高额付费比赛、刷钱投票等,不要因贪图奖品造成财产损失。

新车遭网友P图吐槽

恶搞也涉嫌侵权

近日,多名社交平台博主对理想汽车的新品MEGA车型进行恶意P图,将“奠”和“新能源殡仪车”等字样贴于车身,吐槽“像棺材”,相关图片在网络上热传并引发争议。

之后,理想汽车通过发送侵权通知、律师函等形式,向各网络平台提出删除侵权信息的要求。对于恶意制造和扩散上述信息的侵权行为,理想汽车称,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目前,相关平台原本发布的P图内容已不可见。

说法

博主恶意P图传播

涉嫌侵犯多重权益

对于理想汽车遭遇的风波,泰和泰(重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规谷子智库创始人朱杰分析说,在此次事件中,恶意将新车P图的行为存在可能侵犯他人著作权、名誉权甚至涉嫌刑事犯罪等问题。

朱杰提到,如果后续证实,因恶意P图侮辱等行为导致理想公司商誉、新车销售等产生损失,P图者有可能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P图的内容被恶意传播,并导致公众误解或恐慌,可能构成传播虚假信息罪。

建议

提高识别追踪能力

强化监管打击力度

记者梳理发现,在网络上,以这种恶意P图手段进行侮辱、造谣的现象不在少数,特别是针对个人的恶意P图行为经常发生,严重者甚至引发网络暴力,导致被P图者身心遭受严重伤害。

在朱杰看来,恶意P图不管是针对个人还是企业都是侵权行为,但针对个人的恶意P图行为可能更加严重。因为个人的名誉、肖像等权益更加容易受到侵犯,而且一旦受损,恢复起来也更加困难。因此,在治理恶意P图行为时,应更加关注对个人权益的保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认为,过去恶意P图可能还需要借助Photoshop等软件进行专门加工,现在借助人工智能,能够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精致”的P图,这也意味着制造虚假信息、诋毁信息的成本更低。

受访专家均认为,从现实情况来看,治理恶意P图行为存在一定难度。

朱杰认为,识别恶意P图行为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和专业知识,追踪和定位P图者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法律对恶意P图行为的制裁力度和效果也直接影响到治理的难度。

为此,他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恶意P图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处罚措施;同时,提高技术手段和专业知识水平,提高识别和追踪恶意P图行为的能力。平台方应加强内容审核和管理,及时发现、存证和删除恶意P图内容;建立健全用户举报和投诉机制,鼓励用户积极参与监督和维权。

画外音

别让恶意P图泛滥

恶意P图本质上就是网络暴力,严重危害公序良俗和社会秩序。于个人,恶意P图伴随着侮辱与造谣,对受害者的精神和心理造成伤害;于企业,恶意P图令车企的形象受损。

如此行径影响恶劣、波及甚广,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合力治理。广大网民也应增强法律意识,不参与、不转发恶意P图,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生态。

(综合南方都市报、都市快报、扬子晚报、法治日报、澎湃新闻)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