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潮新闻 北京青年报
红网 上海法治报
从2023年开始,演唱会产业迎来爆发式回暖,票价水涨船高的同时,也爆出了诸多乱象,行业风波频出,演唱会退票的问题也屡屡引发争议。近日一网友就发帖求助,称因父亲去世去不了演唱会,退票却要提供死亡证明。演唱会退票难、退票费贵几乎成了全网共识。那么,退票的规则由谁定,能否有更妥帖的退票机制?
事件
父亲去世去不了演唱会 退票被要求出示死亡证明
近日,一条“因爸爸去世去不了演唱会,大麦网退票要提供死亡证明”的求助帖引发关注,发帖人称,自己买了3月17日林俊杰杭州演唱会门票,但因为爸爸突然去世,去不了演唱会。该网友多次跟大麦网客服沟通,均被拒绝退票,客服还称要提供死亡证明和亲属关系证明。随后,另一名大麦网用户孙女士留言吐槽,其去年11月因癌症复发向大麦网申请演唱会门票退票,同样被拒。大麦网退票机制被指“霸王又冷血”。
据媒体报道,亲属去世无法办理演唱会退票的消费者投诉并不少。某投诉平台上,有网友在2023年12月1日发文“父亲车祸去世,要求大麦全额退款演唱会门票”,至今未得到解决。他在文中讲述,2023年11月22日自己在大麦平台购买了一张960元的南京演唱会门票,因父亲11月28日车祸去世,距离演出还有4天,所以向大麦提出全额退票申请,“一千块钱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小金额”。
然而,该记者就“亲属去世也不能退演唱会门票”的事件询问平台,工作人员称,要提交相关证明,至于提交后能不能通过,不能保证。
同一演唱会不同站点 退票规则也不一样
为何演唱会退票那么难?规则如此霸道?演唱会退票有没有行业通用的规则标准?
2023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曾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通知》对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的规范管理做出指导,明确“演出举办单位应当建立大型演出活动退票机制,设定合理的梯次退票收费标准,保障购票人的正当退票权利”。
但是怎样才算是合理的梯次退票标准呢?记者了解发现,每个演唱会项目的退票规则不尽相同。退票时间段长则距演出将近1个月,短则8天;手续费的收取多则占票价的80%,少则占票价的20%、30%。甚至同一个项目不同站点的“梯次”退票规则也不一样。
以李克勤“弦续”巡回演唱会为例,广州站的退票规则是预售48小时内无条件退票,演出前10天退票收取20%的手续费。但苏州站,预售48小时内无条件退票,演出前23天到演出前10天收取50%的手续费,从倒计时第9天开始停止退票。苏州站的规则明显收紧了很多。
这是为什么?一名票务平台负责人告诉记者,演唱会的退票规则是由主办方制定的,同一主题演唱会在不同的城市举办,有不同的主办方,因此退票规则也不一样。
律师分析
只要提前申请 就应该支持退票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赵良善认为,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平台这样的做法都是不道德的,“消费者退票,只要提前申请即可,其他的,不得再附加条件”。
就平台要求消费者提供亲属死亡证明这件事而言,他表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497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之规定,当平台或商家的声明或格式条款具有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内容,或具有强制交易的内容时,则演变为我们通常所说的“霸王条款”,其内容将被认定为无效。
他表示,同样是实行实名制,机票和酒店都可以退费,演唱会门票也不妨借鉴机票和酒店退费机制,实行不同时间段的阶梯式退费模式。应开通人工退票渠道,以便消费者申诉便捷退票,也能让平台切身了解消费者退票的真相。
观点
对“演出霸权”不能惯
售票平台本该按要求建立退票机制,满足消费者的退票要求,然而却以如此冷血态度对待消费者,提出无理的要求且态度反复无常,着实令人难以接受。这既缺乏起码的同理心,也表现出不该有的霸道——退不退票完全由平台说了算,购票人的正当退票权利、上述政策要求均未被放在眼里。
针对这种无视权利、政策、法律的霸道行径,我们决不能任由其发展,必须依法维权。根据《民法典》第497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规定,这是一种典型的“霸王条款”,涉嫌利用格式条款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种霸道条款是无效的。消费者可以通过司法起诉进行维权,让侵权者也碰碰钉子。
同时,有关部门可以依据相关法律和上述文件规定,对涉事售票平台进行约谈,督促其建立公平合理的退票机制,保障购票人的正当退票权利。这既能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也能纠正演出市场的霸权行为,从而为持续繁荣演出市场提供护航。总而言之,绝不能惯着演出市场类似这种霸道、霸权行径。
规则也要兼顾“情”“理”“法”
票务平台在退票问题上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活动性质、合同约定等制定退票规则。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平台可以随意制定规则,无视消费者的合理诉求。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平台方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往往面临着复杂的利益权衡和风险控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平台可以因此放弃对消费者合理诉求的考虑和回应。相反,平台应该通过完善退票规则、加强客服培训等方式,提升应对特殊情况的能力,确保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能兼顾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平台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平台只有在规则制定和执行中兼顾“情”“理”“法”,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关新闻
涉演唱会退票
上海市消保委提醒
今年“3·15”前夕,上海市消保委发布相关数据称,2023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41万余件。通过投诉梳理,结合消费市场发展趋势,上海市消保委总结出7类问题,建议社会各界加以关注,其中就包括演唱会退票难。
2023年上海市消保委系统共受理演唱会、音乐会相关投诉12243件。消费者主要反映:一是商家迟迟不出票,导致不少异地购票者产生交通、住宿等额外费用损失;二是消费者遇到突发情况,申请退票遭拒;三是现场观感不佳。如,消费者购买了一张某明星演唱会实名制门票,开演前一天突发左脚骨折的意外,无法前往现场观演,随即联系平台要求全额退款,平台以超过退票时间、没有反馈通道为由拒绝退款。
为推动演出行业规范发展,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一些规范要求,但配套措施和操作细节仍有待完善。建议经营者建立意外突发事件、残障人士关爱等处置机制,设置便捷高效的消费者反馈通道,及时回应消费者期盼关切,推动演出市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