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央视 新京报
近日,国际金价强势冲高,国内黄金零售市场的价格也“水涨船高”。3月30日,多家品牌金店的首饰金挂牌价达到每克686元,逼近每克700元。
近日,多位消费者反映,北京多家品牌黄金门店关门,导致消费者所托管的价值上亿黄金“消失”。
多家品牌黄金门店关闭,消费者托管黄金消失
在北京市朝阳区双井富力城三层,记者在一家挂着“中国黄金”牌子的倒闭门店附近,见到了陆先生,他正准备前往派出所递交补充材料。透过透明围栏可以看到玻璃橱窗上没有陈列任何商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家店已经开了14年。然而,去年12月底这家门店突然关门,人员不知去向,此前在该门店托管的投资金条也无法提取。
消费者告诉记者,他们基本都是购买了这家门店的“无忧预定”服务,按照当时商家的宣传:“无忧预定”是一种黄金托管服务,商家承诺消费者可将所购买的投资金条交给门店按约定期限代为保管,比如购买一年期托管可获赠所购金条克数2.5%的纯金赠品,到期后可以提货、可续约,也可让门店按实时金价回购。
突然关张的门店不只这一家,北京市海淀区华懋商厦内山东黄金柜台的消费者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戴女士的母亲自2019年首次在该柜台购入金条后,不仅每年续约,还把在建设银行购入的1000克投资金条也存放在该门店托管,总托管黄金金额大约为90万元。
中国黄金:涉事加盟店违规擅自开展“黄金托管”业务
周女士给记者提供了一份今年1月份时受害者们自发统计金额的表格,托管数量较多的消费者金额超过200万元,目前初步计算托管在朝阳区该门店消失的黄金价值已经超过4000万元。
记者看到,多位消费者提供的连续几年的合同信息上都显示,合同乙方为北京市朝阳区的这家“中国黄金北京概念店”,但其实记者发现,这家店目前在股权关系上和中国黄金并无关联。
记者查询“中国黄金北京概念店”加盟商企业相关资料发现,消费者最早是在去年12月26日接到关店通知,但就在去年12月25日,这家企业原先持股70%的大股东减资退出,此前持股仅30%股东变成独资自然人。而且当天该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也由1000万元减少到了300万元,这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
中国黄金2022年财报显示,已开业门店合计3642家,直营店仅105家,超过九成的中国黄金门店均是加盟店。
4月1日,中国黄金集团黄金珠宝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说明公告,称该加盟店实际控制人杨某某已被公安机关刑事羁押,进入司法程序,公司及相关责任方决定先行对有关消费者进行垫付,全力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该公告提到,公司特许经营加盟商北京三鼎原黄金珠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鼎原”)运营的北京富力广场店,违反与公司签订的《专卖店特许经营加盟协议》,违规擅自开展所谓的“金条无忧预订”(即“黄金托管”)业务,并私自停止经营活动,无法兑付消费者已购买的产品,造成恶劣影响。
三鼎原的违规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给公司造成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公司尽全力与消费者及相关方进行沟通,将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律师:涉事加盟金店涉嫌非法集资
品牌总公司认为他们不该为消费者损失买单,而涉事加盟店企业大股东又疑似跑路,那么到底谁该来为消费者的损失负责呢?
据了解,加盟模式是国内黄金珠宝首饰品牌常见的经营模式,但是在这些加盟商很可能已经处于资不抵债或者破产清算的状况下,消费者能否向品牌授权方索要赔偿挽回自己的损失?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彪认为,在老百姓看来,特许经营的加盟商和总店整齐划一,实际上并不能够识别背后的法律关系。司法实践中,消费者往往出现问题的时候,会把总部或者品牌授权方按照共同被告的方式进行起诉。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加盟方也是独立的法人主体,双方并不具有隶属关系。
北京浩天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付希业认为,加盟商用保本付息的方式吸引消费者参与托管服务,以黄金实物为“虚拟”担保物,实际上消费者的资金并不对应具体的实物黄金,也没有法律意义上的担保措施或担保物,实际上是以黄金投资为幌子,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吸收消费者的资金,然后挪作他用,类似的非法集资案件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