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强对流天气在多地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南昌一小区3名住户在凌晨的大风中坠楼身亡,金华一15岁女生在赛艇训练时被风雨冲入江中失联,义乌大量车辆因突降的冰雹受损严重,湖南岳阳强对流天气已造成2人死亡……
是什么造成了南昌如此极端的大风?极端天气频发背景下,我们又该如何应对下一场强对流?
【事件回顾】
大风卷走窗户 和睡梦中的他们
南昌3月31日凌晨的一场大风让很多人惊愕。南昌县伟梦清水湾小区临峰香阁的3名住户在这场大风中坠亡。3幢20楼一户业主家,大风将客厅和卧室的窗户吹走,64岁奶奶和11岁孙子连人带席梦思床垫被大风从家中吹出坠落。11楼,一位60岁阿姨也被吹下楼,不幸遇难。
至于是否涉及建筑质量问题,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警方正在调查,结果还没出来,“如果有这个情况,会依法处理的”。
事发小区开发企业——南昌豪佳实业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否认了“房子本身质量不过关”的说法,并称被风吹走的窗户不是他们统一安装的:“据初步了解,好像是业主自己把阳台的墙体敲掉了,安装了落地窗。”同住该小区的一名业主告诉记者,伟梦清水湾小区有好几个组团,不同组团的户型不尽相同。自己居住的区域不是高层建筑,也没有安装落地窗,而事发的临峰香阁是小区里的高层住宅楼。“那天风很大,腰粗的树都被吹得折断了……”
有记者找到小区物业及社区工作人员,核实出事业主家中窗户是否经过改造,对方表示,要等待正式调查结果。
【分析】
这次大风为何如此致命?
记者获悉,“下击暴流”与“狭管效应”导致南昌市形成了一场堪比台风的陆地大风。
下击暴流 “雨炸弹”威力惊人
南昌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孟明华告诉记者,这次强对流天气的最强风超过12级,出现在南昌县,在塘南红星站。这是南昌市有气象记录以来出现的第二大风速。
孟明华介绍,3月31日凌晨3时至4时,南昌受到飑线(范围小、生命史短、气压和风发生突变的狭窄强对流天气带)自西向东快速移动的影响,这个过程中局地可能会伴有下击暴流。
所谓下击暴流,就是积雨云中的强下沉气流裹挟大量雨滴狠狠砸向地面,形成辐散状的多条直线大风带。再通俗一点讲,就类似积雨云拉肚子,气流从高空向地面狂泻,所以下击暴流被人们称作“雨炸弹”,它们势头恐怖,威力惊人,由于无法精确预报,风力又急速加大让人无法准备,所以破坏力往往超过台风。下击暴流到达地面后,地面最大风力可达15级。
狭管效应 局部最大风力或达17级
专业人士分析,南昌的强对流天气,下击暴流还叠加了高楼“狭管效应”,局部最大风力可能达到了17级或17级以上。
狭管效应是指当气流从开阔地带流入狭窄地带时,如峡谷或城市高楼间的狭窄区域,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流速会加快,风速因此增大的现象。
杭州一位气象专业人士告诉记者,这就如同“峡谷风”或“弄堂风”,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这种经历,夏天老人们喜欢在弄堂乘凉,就是风穿过弄堂时会变得大起来。
因此,当大风发生时,要避免走在两栋高层建筑之间容易形成“狭管效应”的区域。
【焦点】
高层住户玻璃如何安全抗风?
高层玻璃窗为什么会被大风吹走?
杭州建筑专业人士洪先生有着十多年门窗幕墙从业经历。洪先生说,根据“狭管效应”,遇到强对流天气,室外的风压比室内的高,如果窗户的固定点不够,便容易造成脱落。
有网友说,高层最好不要安装大的落地玻璃。
“中国气象爱好者”成员小王称,很多大面积的玻璃窗在这种极端天气条件下都不太稳固,因为它的面积太大,而且窗户跟建筑的其他部分连接比较薄弱,成为房屋的一个弱点,导致被吹走。
洪先生介绍,常规的玻璃叫作中空玻璃,内外两层,中间是空气。如果楼层比较高、窗户比较大或者是落地的玻璃,需要做成中空夹胶玻璃。“这种就类似商场的玻璃护栏,如果碎了,玻璃是不会掉下来的。碎片会被粘在薄膜上,能够防止碎片扎伤和穿透坠落事件的发生,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玻璃。”
洪先生提醒,强对流天气来临前,要及时关好门窗。即使门窗强度足够,也不要打开背风面的窗户,开了以后,极端情况下人就可能会被吸走。
近期为何这么多强对流天气?
强对流天气包括雷暴、短时强降水、大风、冰雹、下击暴流等天气现象,具有影响快、强度大、致灾性强的特点。
当下层空气温度较高、高层空气温度较低时,下面的热空气就像是正在沸腾起来的热水。一旦有冷空气来袭,触发了条件,就会引发强对流。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表示,近期南方地区气温高,暖湿气流活跃,具有充足的能量,遭遇冷空气后,易激发强烈对流性天气。通俗点说,南方近期气温高,能量充足,就像一锅热油,稍遇冷空气就会炸锅。
强对流天气可像台风一样预防吗?
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表示,强对流天气和台风不一样。台风有一个生成过程,可以提前预知它的动向规律并做好应对措施,但强对流天气很难应对,因为它来得快、范围小、变化迅速、破坏性极强,预报时效短,预报精度低。
福建省气象局首席服务专家黄志刚表示,精准预报强对流天气具体什么时间出现在什么地点,这是全世界气象部门都在解决的难题。气象部门很难提前一至两天准确预报强对流天气,不过,目前气象部门提前1~2小时发布强对流预警信息的精准度已经相当高。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需要做到的是及时有效地接收气象部门发出的预报预警信息,正确果断地采取避险行动。知天气APP、气象部门的微信和微博,以及定制化的气象预警手机短信等,都可以非常及时接收到强对流天气的预警信息。
(综合南方都市报、都市快报、钱江晚报、中国天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