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雪薇
近日,杭州市公安局公布了杭州人姓氏排行TOP10,引发网友热议。谈起地方姓氏,自古以来福州就有“陈林半天下,黄(王)郑满街排”的俗语。如今,福州这些“大姓”的格局是否有变化?属于福州的“姓氏十强”又有哪些呢?
西晋时“八姓入闽”,四姓至今仍“霸榜”
记者咨询福州市统计局了解到,目前福州市最新的姓氏人口数据为2020年福州市人口普查资料。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福州市常住人口829.13万人中,共有姓氏2600多个。陈、林、黄依旧“霸榜”,分别为111.05万人、106.82万人与38.61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3.39%、12.88%与4.66%。其余进入“十强”的还有张、王、郑、李、吴、刘、杨。陈林两姓共计有常住人口217.88万人,占福州常住人口比重高达26.28%;福州前十位大姓共有常住人口463.71万人,占福州总常住人口比重为55.93%,足有“半壁江山”。
“陈”“林”为何在福州姓氏中“霸榜”呢?福建博物院介绍,这要追溯到历史上从中原向福建的第一次大规模移民,即发生在西晋末期的“衣冠南渡,八姓入闽”。闽越国消亡后,闽中的文明水准大为倒退,在此后的300年里,福建境内人口极为稀少。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连年,地处东南一隅的福建地区,政局相对稳定,成为大批中原移民的南迁之地。史书记载晋永嘉二年(308年),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八姓世家南迁入闽,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他们带来中原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福建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些姓氏的族人大部分来自今天的河南、山东、河北等中原地区,林姓入闽的始祖被认为是东晋时担任晋安(即今福州)太守的林禄,同时期入闽的还有陈姓始祖陈熙,因此“陈林半天下,黄郑满街排”之说那时即有。而这四姓家族均来自河南。
“陈”“林”挂榜首,各县有自己的“TOP3~10”
随着历史的发展,今天,入闽八姓中“詹”“邱”“何”“胡”四姓已退出“十强”,这也体现了福州城市发展中人口的变迁。这些变动的小痕迹在2020年福州各县(市)区人口普查的姓氏数据中也有所体现。
“陈”“林”两姓在各县(市)区的“霸榜”地位总体仍无疑义,但TOP10的地位却有小小变动。在个别县(市)区,还出现了在全市范围内排名未进前10的部分姓氏挤进了县(市)区里的前十名。如:在福州市排名第15位的江姓,在马尾区排名第3位;在福州市排名第16位的高姓,在长乐区排名第9位;在福州市排名分别在第13位、43位、47位的叶姓、雷姓、兰姓,在罗源县排名分别在第10位、第9位、第8位;在福州市排名分别在第20位、55位的许姓、池姓,在闽清县排名分别在第7位、第10位;在福州市排名分别在第13位、90位的叶姓、鲍姓,在永泰县排名分别在第9位、第10位;在福州市排名第21位的薛姓,在福清市排名第7位。县市姓氏的小小变化,显示着不断有新的家族与人口在为地方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两字易重名,“林芳”“林英”人最多
除了姓氏有“十强”,福州人的名字也有“十强”。
2020年福州市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福州市重名重姓数量最多的10个姓名分别是“林芳”(3944人)、“林英”(2909人)、“陈辉”(2894人)、“林辉”(2890人)、“林燕”(2878人)、“陈英”(2593人)、“陈芳”(2560人)、“陈云”(2538人)、“陈伟”(2520人)、“林华”(2466人),都是两个字,而且“陈林半天下”又一次“实至名归”。
据福州市博物馆介绍,名字的变迁映衬着人们对生活期待的变迁,留存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如新中国成立后,人心振奋,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们叫起了“建国”“国强”“新国”“兴国”“建华”;而在“抗美援朝”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则流行叫“援朝”“卫国”……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许多福州人会在名字里加上福、寿、佛、财、运、富、官等,充满民间市井气息,也期待以此开启孩子的一生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