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6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自体隆胸 填充物竟检出骆驼蛋白

消费者花50多万元隆胸出现不适,填充物样本匹配出蝙蝠、黑猩猩等动物源性蛋白,可能存在过敏、感染等健康隐患

近几年医疗美容行业热度不减,一些医美广告中的宣传激化了社会的容貌焦虑。许多让人匪夷所思的整形项目,依然有人跃跃欲试。有一个丰胸项目,宣称“不开刀不住院,打一针就丰胸美体”,消费者兰兰就被这样的宣传打动,花了50多万元注射隆胸,结果“自体”填充却检查出骆驼、蝙蝠等动物源性蛋白。

消费者:

花了超54万 “自体”隆胸却查出假体

2022年,兰兰在朋友的介绍下去了北京一家叫“初美人”的美容整形机构,他们宣称有一种所谓“CRT自体胶原蛋白再生专利技术丰胸”,不用开刀,不用填充假体,只需要抽取隆胸者自己的血液组织进行培养,20分钟就能让胸部变大。

机构负责人称,他们的技术在全国享有独家专利,手术费用高达194万元,但因为通过熟人介绍,手术费可以直接减到54万元。

怀着对美丽的憧憬,兰兰交了546800元手术费。手术果然像机构负责人说的那样,前后只用了20分钟,胸部没有任何刀口,术后效果也如她期待的一样。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兰兰渐渐发现,原本对称的胸部出现了一高一低的情况,还经常感到疼痛不适。起初她并未在意,但是在一次体检过程中,乳腺B超医生却检测出她体内有假体。

兰兰回忆:“做乳腺B超的医生说,你为什么会显示有假体呢?我说我做过隆胸,但是是自己的,他说这个绝对不是你自己的,建议去大医院看一下,这句话吓到我了。”

医生:

填充物检出黑猩猩等蛋白 存在不可预知风险

随后的日子里,兰兰感到胸部持续刺痛,并出现了不规则包块。

2023年上半年,她先后在两家医院做了检查,一家医院诊断报告显示:双乳假体术后改变,假体周围多发异常信号,考虑渗漏可能;而另一家医院的检查结果也同样显示,兰兰胸部的不明注射填充物,不是自体组织,而是假体。

考虑到不明注射物性质的不确定性,医生建议兰兰尽快取出注射物,并进行乳房重建手术。

手术医生介绍:“注射物大部分都是黄色油膏状的东西,取出量在200毫升左右。取完之后又重新做了假体植入,来维持她本来乳房的形态。”

据了解,取出不明注射物再加上假体植入,兰兰又花费了20多万元的手术费用。医生透露,虽然经过最大限度地冲洗,不明填充物仍有少部分不能完全去除,未来可能存在一些不可预知的健康风险。

经检测,兰兰胸部填充物样本匹配出相关动物源性蛋白物质,例如骆驼、蝙蝠、黑猩猩等物种源的相关蛋白。

记者在医疗机构了解到,人体胸部注射动物胶原蛋白可能存在过敏、感染等健康隐患。

目前,兰兰怀孕7个月,隆胸手术的副作用让她开始焦虑未来哺乳的问题。“没有任何医生说能刮得干干净净,这个让我挺无法接受的。”

调查:

法院判赔偿近75万元 机构倒闭损失未挽回

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查询发现,2010年,给兰兰做隆胸手术的医生白晋曾经向国家专利局申请过“自体胶原蛋白再生”相关技术,但是没有通过。

不仅如此,给兰兰手术操刀的白晋医生只是北京某三甲医院普通外科医生,除此以外没有任何多机构从业备案信息,违反了医生多点执业必须具备多机构从业备案信息的相关规定。

前不久,当记者再次来到“初美人”调查采访时,发现这里已经大门紧锁,人去楼空。

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兰兰将初美人美容整形机构告上法庭。日前,法院一审宣判兰兰胜诉,判定被告公司向原告退还医疗服务费、检查费、检测费共计744228元。案子虽然胜诉,但是因为美容机构倒闭,负责人消失,兰兰的损失并未挽回。

据了解,在兰兰做了隆胸手术后不久,她的母亲也找到这个美容整形团队,花费60多万元做了同样的隆胸手术,目前也出现胸部刺痛变形的情况。

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联合开展医疗执业活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在此也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看待医美效果,不可忽略风险,别让千篇一律的“人工美”占据了生活的全部色彩。

观点:

医美行业需要“刮骨疗毒”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疗与科技的进步,医美行业高歌猛进。根据相关报告,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医美第二大国。而与日俱增的不只是市场规模,还有消费者维权事件以及媒体曝光的行业乱象。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投诉数据,2015年到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5年间投诉量增长近14倍。

如此巨大体量下的医美行业,绝不能再放任其“野蛮生长”,“黑医美”机构如果得不到及时全面治理,还将有更多消费者被误导伤害。一个行业要想持续、繁荣发展,首先离不开“规范”。因此,对当下乱象频出的医美行业,必须下猛药去疴,来一场“刮骨疗毒”式治理。

据了解,我国现行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是由原卫生部制定并于2002年施行的,随着近些年医美行业的蓬勃发展,该部门规章已经逐渐不适应现今医美市场的管理需要。

当务之急,是针对医美行业自身特点,完善相关立法或出台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形成医美领域中的法律规范。监管部门引导医美机构内部加强正规化管理,对人员从业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并强化过程监管。只有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在治理中完善监管手段,才能让医美行业逐步走向良性的市场化、规范化。

当然,也要意识到,医美“游医”颇受欢迎的现实,映射出了“颜值经济”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很多消费者渴望通过便捷、性价比高的方式来提升自我形象、增强自信。

对此,一方面要加强科学引导、宣传,使消费者有充分认知,而不是一经忽悠便头脑一热仓促决策。

另一方面,也要正视社会医美需求快速增长的事实,这需通过加大专业培训力度、增加医师数量,提供多层次医美服务供给等方式,让消费者有更多元、更实惠的靠谱选择。

无论如何,规范医美行业发展已经刻不容缓。只有医美行业真正做到规范发展,才能防止更多消费者掉入“美丽陷阱”。

(综合央视新闻、央视网、新京报)

□相关新闻

隆胸后疼痛不适 美容店三倍赔偿

小美经常在温某经营的美容院美容护肤,是店里的常客。某天小美看见温某的朋友圈发布丰胸产品,便咨询温某,温某告知小美来自某省的夫妻(杨某、陈某)会做这个项目,小美同意做丰胸手术后,温某遂邀杨某、陈某在自己的店里给小美做丰胸,随后,两夫妻分三次向小美注射丰胸产品,收取5万元丰胸费。

丰胸服务结束后不久,小美胸部出现疼痛不适,医院超声检查,显示双乳无回声,需定期复查。小美觉得变美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给自己身心带来影响,认为温、杨、陈三人系欺诈行为,于是向江西瑞金法院起诉,要求三人按照服务费用的三倍赔偿自己的损失。

日前,瑞金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法律规定,温某的美容院无注射医疗美容服务的经营资质,并不具备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资格。陈某、杨某无开展医疗美容服务资质而向小美提供医疗美容服务,小美主张其存在欺诈,法院予以支持,遂判决三被告按照服务费用的三倍即15万元赔偿给原告小美。法院判决后,各方当事人均未上诉,判决已生效。

(赣州公安融媒体)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