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学三天就敢操作,整容还是毁容?

福州部分美容培训机构开办“微整形培训班”,并承诺“包教包会”;市场监管总局等11部门曾联合发文,严禁对“零基础”等无行医资质人员提供医疗美容技术培训

台江区一皮肤科诊所称,可培训打美容针

自称可上门医美的刘楠发的抗老水光产品

N海都记者 林雅璇 实习生 王琳 文/图

短短三天时间,可以教会你玻尿酸填充、打肉毒素除皱,迅速入门“微整形”行业,培训结束后还可以拿到“微整形高级证书”或轻医美皮肤管理证书等,你心动吗?近期,福州部分美容培训机构招收学员,并承诺“包教包会”“终身免费复训”。然而,记者了解到,实行针剂注射、肉毒素注射等微创项目,均需考取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证。

轻医美培训班打“游击战”,开班时间地点不定

记者搜索医美培训、医美医师证等关键词,有不少“微整形培训班”广告跳出。这些培训主打“短期”“零基础、包教包会”,费用在几千到几万元不等。

记者在网络平台联系上了“国际轻美”的欧阳老师,她给记者发来了名为全能医美班的课程内容,不只是涉及脸部,还有腹、胸、腿的项目,包括填充除皱、水光溶脂、提升紧致等加起来有68项,总共费用为3580元。欧阳老师向记者保证,在三天内能够学会,到校再签署“包教会”的协议,结课后可获得“高级轻医美科技抗衰技术管理师”资格证书,是“行业内高度认可的”。然而,记者在核查证书颁发机构时发现,证书上标明的颁发机构为“中国医美科学管理培训中心”,访问其提供的查询网址时,显示的却是“中国美学技术管理中心”,与证书上的机构名称不符。记者进一步在社会组织查询平台上查询这两家中心的信息,但均未能找到相关记录。

记者还向欧阳老师询问了学校的具体地址,希望能前往校区实地了解相关情况。欧阳老师回复称,负责授课的老师目前在上海,所以位于台江区茶亭国际的校区尚未开课。她建议记者,可以先支付200元预订名额,等到4月20日开课时可以抵扣部分学费。记者利用企查查等商业信息查询平台进行了查询,但未能找到该学校的任何记录。此外,还有几家机构表示,虽总部不在福州,但会不定期在福州开办短期培训班。

机构换各种名称在网上宣传,“规避”风险

“每天大量实操,医院合作,毕业即可与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成为医院合伙人!”据广告信息,福州“中韩尚美”机构开办的针剂班提供玻尿酸、肉毒素、水光针、胶原蛋白等十余种微整形产品使用方法培训。4月16日下午,记者根据广告上的信息来到位于台江区学军路附近的一家皮肤科诊所,不过该诊所名称并不是“中韩尚美”。负责人蒋女士告诉记者,在网络上宣传时会换各种名称,以此规避风险。据她介绍,诊所内挂着营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具备医疗服务及医疗美容服务经营资质。

蒋女士自称是医师,授课的是她自己,但她并未出示相关证件。据蒋女士介绍,3天培训时间并非教授所有的内容,而是先教简单的针剂,比如除皱、水光等,再循序渐进地传授玻尿酸、溶脂等技术。培训期间早上学习理论,下午进行实操练习,可以带一个“模特”,也可以学员之间相互练手。她多次强调,水光针等简单针剂没有任何风险。“学3天先回去实操,在操作时要避开太阳穴、鼻子等部位,避免造成栓塞。熟练掌握后再学下一项,想做丰臀丰胸都可以,但得一步一步来。”

学成后能取得何种凭证?蒋女士坦言,会为学员颁发证书,但证书是给顾客看的,相关部门并不认可。“相关部门只认可医学院毕业的医学生,参加了统考(取得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证)的那种。”

美甲师“兼职”打美容针,还有上门服务

不具备相应的学历、专业,没有参加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证书,如何从业呢?培训之后的学员,都流向哪里?

蒋女士说,来培训的多数学员都在美容院上班,学成后可以帮忙打针,或自己开美甲店,“兼职”打美容针。蒋女士建议记者,可以先开一间“美睫美甲店”。“客人‘养’一段时间,等客人熟了再推医美,很多机构都在打‘黑针’。”她进一步表示,如果客流量大,可以再申请办理相关的营业许可证,聘请有资质的医生来操作。“前期客流量不足的情况下,自己偷偷摸摸打针就可以了。”蒋女士还透露,进货最好每次只进几支,且不能放在店里,被查到就说“帮家人打的”。

此外,记者发现还有不少人做起了上门服务,在小红书、闲鱼等社交平台,通过发布信息寻找目标顾客。记者通过小红书加上了刘楠(化名)的微信,她的朋友圈里每日都会更新打美容针的动态及新进的医美产品。除了打水光针、肉毒素等,刘楠还提供溶脂、线雕等服务。在沟通中,刘楠表示福建地区及周边都可以上门,打针需要提前预约,价格会比市面价优惠几百元。

部门:未获得执业资质进行医疗美容涉嫌违法

据福建省卫生健康监督所监督科张科长介绍,医疗美容机构必须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诊所备案凭证》,医疗美容医生必须具备医师执业证书及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常见的注射美容针、割眼袋手术等,是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属医疗美容项目。

而生活美容机构在取得卫生许可证后,可开展生活美容,即运用手法技术、器械设备并借助化妆、护肤等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对人体表面无创伤性、非侵入性的皮肤清洁、皮肤保养等方面服务。若生活美容机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诊所备案凭证》,自行或请机构外的所谓“老师”为顾客进行医疗美容项目,涉嫌违反有关法律法规。

记者了解到,早在2023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安部、商务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严禁对“零基础”等无行医资质人员提供医疗美容技术培训,严禁承诺发放所谓的“执业证书”“执业资质”,严禁宣称学习医疗美容技术能够快速致富。《意见》指出,医疗美容培训属于医疗技术培训,一般应当由专业院校、医疗机构组织对医学生、医疗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并要将医疗美容诊疗活动、涉医疗美容经营活动以及医疗美容用药品、医疗器械等涉及多部门监管的事项纳入综合监管重点事项。

4月16日,央视新闻也曝光了轻医美乱象。采访中,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的副主任郭鑫表示,一些不规范的注射会造成严重后果。“一旦把产品注射到血管里,轻者造成局部的皮肤坏死,重者造成失明,流到肺里或者是脑部(形成)肺栓塞、脑栓塞,甚至危及生命。”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