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柳小玲/文
李梓召 田米/图
4月18日,伴随着热闹喜庆的《百名小小青狮献福瑞》开场表演,“花开刺桐城”闽南文化丝路行系列活动暨闽台青狮文化展演,及“福酱杯”福建南北划拳展演赛启动仪式在泉州府文庙广场正式拉开帷幕,为广大市民游客打造一场独具“文化味”和“烟火味”的盛宴。
大鼓吹、青狮出,打钩添彩、游街巷,把最美好的祝福洒满世遗城……4月18日晚,作为启动仪式的重头戏,闽台青狮文化展演在泉州隆重启幕,20只来自台湾、漳州、泉州等闽台两地的青狮齐聚古城,走街串巷,为市民游客、沿街商铺送去满满的祝福,场面热烈威武。尽管现场突然下起雨,围观的群众依旧热情不减。据悉,4月19日、20日每晚7时30分,在泉州府文庙广场闽台青狮还将继续开展定点展演,现场还有闽南歌曲、南音表演助阵。
立足世遗40项活动
邀您尽享节会大餐
启动仪式现场,泉州鲤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志雄致辞,他提到,泉州古城是世界闽南文化的发祥地、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古城的闽南文化底色,就如同时下盛放的刺桐花,遍布街道巷陌、融入百姓生活。鲤城立足“世遗典范城”核心区资源、地缘、情缘优势,创新开展“花开刺桐城”闽南文化丝路行系列活动,策划近40项活动,并与台湾省及丝路沿线友好城区互动交融,这是跨越海峡的“双向奔赴”,是古韵新声的“时空交响”,更是一场文旅深度融合的盛情邀约。热忱邀请广大市民及海内外游客朋友相约古城,一同见证文旅硕果的精彩亮相、尽享美妙绝伦的节会大餐,沉浸式感受“看得见、听得着、可触摸、被感动、有记忆”的闽南文化之旅。
随后,作为系列活动的特别发布,一场音诗画表演精彩登台。南音的旋律响起,一幅画框里缓缓展现南戏的独特韵味;三两人群划拳比拼,阵阵划拳声交织,把闽南人白天饮茶谈生意、晚上喝酒划拳论英雄的生活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市井叫卖声中,缕缕香火连通着海峡两岸,诉说着浓浓思乡情;火鼎公婆、拍胸舞、扒龙舟,闽南风韵动人心……一幕幕充满烟火气的闽式生活场景在音诗画中逐一展现,带领大家真切感受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与蓬勃生命力。
20只青狮展演 沿街送祝福
鼓声雷动,“青狮”腾空跃出,伴着鼓点声声,20只青狮依次冲上舞台,在市民游客面前惊艳亮相。
晚7时30分,在“花开刺桐城”闽南文化丝路行系列活动暨闽台青狮文化展演启动仪式上,上演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幕。随后,20只青狮前往府文庙泮宫口集结,沿中山路金鱼巷口至打锡街路口依次排列,队伍延伸至打锡街口后,一声锣鼓响,20只青狮舞弄其间,往钟楼方向缓缓前行,开启阶梯式行进展演。青狮前方,有一武者手舞彩旗,以旗为械,点、转、合、扫,似在逗狮,又似在驯狮,生趣十足,吸引现场不少市民游客围观拍照。
“太壮观了,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青狮出动,是个好兆头,祈佑家人们都能平安健康。”市民张先生赞叹不已。他说,“刣狮”对于闽南人来说,寓意“辟邪避瘟、纳福添彩”,每逢大型传统节庆活动总少不了“刣狮”助阵,他小时候就经常听爷爷讲过去庙会上“刣狮”表演的壮观场面。
青狮栩栩如生 尽展文化魅力
在热闹的展演阵队中,台湾狮动作灵巧,结合武术舞蹈的表演,将“狮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受到市民游客的喜爱。“在泉州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热土上,我感受到了大家对非遗青狮的喜爱。”台湾“狮头旺”民俗技艺发展协会秘书长洪文定欣喜地说道。台湾“狮头旺”表演来源于大陆传统的舞狮,经过一百多年的传承发展,台湾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不变的是两岸同根同源的本质,海峡两岸携手传承狮艺文化,友好交流互鉴,希望青狮文化能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来自漳州市芗城区大坑头武术馆的狮阵,因“狮子”的长相特别,在众多青狮中格外突出。大坑头武术馆馆长郑亚南告诉记者,他们的狮阵是漳州市非遗项目“五兽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展演中他们也带来了“五兽拳”的其他拳术表演。
“鲤城青狮”于2008年被列入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此次展演中,鲤城派出的8只青狮格外威武。来自鲤城锦田的青狮“狮头”也跟其他7只有所不同。“我们的狮脸是独一无二的,保留清光绪年间的样式,至今已有近80年的历史。”锦田青狮阵负责人傅栋梁说,“锦田刣狮”逐渐闻名泉城,展示出勇猛的气概,场面十分威武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