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据福建日报
海丝起点,清新福建;山海画廊,福往福来。2024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昨日在泉州召开。大会热忱邀请国内外游客、网友来福建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共赏“山海画廊”美景美颜、共享“人间福地”福气福运。
做大做强做优福建文旅经济,其势已成、其兴可待。各级各部门要增强争优、争先、争效的意识,切实担责、靠前服务,不断培育壮大文旅“闽军”,让山海之美与人文之韵更好为发展增光添彩、为百姓造福添福,奏响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扩大“海丝起点 清新福建”
品牌国际影响力
大力发展文旅经济,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是福建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当下之需和长远之策。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将文旅经济作为全省“四大经济”之一,省委书记周祖翼在2023年4月召开的全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上强调,要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省长赵龙在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塑造特色文旅IP,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来福建,去马代,海丝起点是纽带。”在马尔代夫首都马累举行的“海丝起点 清新福建”文旅推介会上,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人为海内外来宾推介福建“海丝起点”古韵今风、包罗万象的多元之美,“山海画廊”青山如黛、绿水如眸的生态之美,“非遗大省”薪火赓续、瑰丽多彩的人文之美,“畅游八闽”舒适便捷、智能高效的时尚之美,“人间福地”鲜香淡雅、清新怡人的烟火之美,“兴业沃土”海纳百川、敢为人先的开放之美。
今年1月8日,马尔代夫总统穆伊兹访华首站来到福建,为福建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点赞,双方达成深化文旅合作共识。从共识达成,到开启福建—马尔代夫包机首航,福建仅用了37天。
“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福建文旅一直在努力。”省文旅厅负责人表示,将利用马尔代夫每年近200万海外游客资源的窗口效应,持续开展一系列充满福建元素的文旅交流活动,把福山福水、福茶福音、福戏福韵和满满的福气带到马尔代夫,迅速扩大“海丝起点 清新福建”品牌国际影响力。
福往福来,不但要走出去,还要引进来。据了解,省文旅部门切实用好国际性旅游组织平台,深化与联合国旅游组织、世界旅游联盟等交流合作,创新国际传播方式,向世界各地游客推介福建特色文旅资源,讲好福建故事、传播福建声音;同时,用好部省合作平台,开展部省对口合作,共同举办“茶和天下”雅集、“欢乐春节”等活动,深化海内外民间文旅交流交往。
谋划“一核一品五圈三带七沿”
3月23日,春风和煦。在武夷山国家公园燕子窠生态茶园,在五夫古镇朱子广场和兴贤古街,参加2024年福建省春季文旅推广系列活动的文旅业界人士和游客代表走进武夷山“寻春趣”,领略武夷山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无限魅力。
闽山闽水物华新。福建素有“山海画廊、人间福地”的美誉。世界茶乡、神奇土楼、绿色生态、海丝纽带、闽台同根、梦幻海洋、温泉养生等多元文化和独特旅游元素交相辉映,不断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锚定新发展目标,全省文旅系统集中力量研究谋划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11537”思路和布局。
“11537”,即“一核一品五圈三带七沿”。一核,即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一品,即打响“海丝起点 清新福建”品牌;五圈,即构建环武夷山国家公园、环大金湖、环福建土楼、环鼓浪屿、环泉州古城文旅集聚区;三带,即建设蓝色海丝、绿色休闲、红色文化旅游带;七沿,即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福建段、沿福建滨海风景道、沿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福建段、沿戴云山森林步道、沿古驿道、沿江河、沿绿道培育文旅新业态产品。依托点的扩大、线的延伸、面的拓展,架起福建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四梁八柱”。
2023年,我省相继出台新形势下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5个方面“23条”、促进文旅消费“10条”、释放消费潜力“27条”等激励政策,发布“1+N”惠民惠企政策包,建立激励县域文旅经济争优争先争效机制,推动全省文旅经济走出“供需两旺、高开高走”发展态势。
据统计,去年全省文旅经济总产值规模达1.38万亿元、同比增长8.8%;全年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实现旅游总收入分别为5.72亿人次、69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9%、61.3%。
文旅成为促消费拼经济的重要引擎
非遗生于民间,长于民间,繁荣于民间,与当地的社会、人文、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在当前流行的社交平台上,以福建非遗为内容的爆款作品频出,许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新媒体传播的主角。
文化和旅游,一头连着“国之大者”,一头连着“人间烟火”,正成为促消费、拼经济的重要引擎。
过去一年,我省率先在全国试点打造福州上下杭、莆田兴化府特色非遗街区;推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设立南平、尤溪两个省级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认定非遗工坊218家,4家企业入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持续扶持51家非遗地方剧种和13家濒危剧种剧团,推动传统戏曲保护发展,6部剧目入选2023—2024年度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入选剧目数居全国首位。
过去一年,我省推动三坊七巷等10个项目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开展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公布和红色标语普查;指导编制马尾船政保护规划,加强华侨文物保护,协调推进漳州圣杯屿沉船水下考古发掘、福建水下考古基地等项目建设;实施非遗记录工程,牵头推进闽浙两省“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申报非遗代表性名录。
过去一年,我省新获评2个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2个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3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4个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集聚区、4个国家旅游休闲街区;开展文旅特派员试点建设,确定15个试点县66个特色村为首批试点,相关做法得到文化和旅游部肯定。
文是旅的品质,旅是文的知音。文旅互促,未来正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