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黄晓燕
昨日,记者从泉州市教育局获悉,《2024年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发布,与往年相比,今年中招有五大变化:普高录取率提高、全面实现属地招生、设立综合高中班、定向生指标比例上调和完善综合类自主招生办法。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迫切需求,让每所初中学校的学生获得更多进入优质普通高中就读的机会。
变化一
普高学位供给增加
最低录取控制线调整为1∶0.7
根据《工作方案》,今年全市各县(市、区)普通高中学位供给都有增加,有序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今年调整全市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线的划定比例,由往年1∶0.62调整为1∶0.7。即:根据全市初中三年级在校学生数1∶0.7比例划定,按考生的中考成绩总分从高到低顺序排列,以最后一名入围考生的中考成绩总分(去除小数点,保留整数)作为全市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线。
此外《工作方案》还要求,各县(市、区)不得随意提高或降低最低录取控制线,各普通高中学校不得擅自招收最低录取控制线下的考生。经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报市教育局审定后,艺术、体育等特长生最低录取控制线和等级要求可适当降低。
变化二
全面实现属地招生
中心市区优质普高仅向中心市区招生
往年泉州中心市区的部分优质普通高中可面向全市自主招生,今年泉州全面落实教育部和福建省教育厅有关公民办普通高中同步招生和属地招生政策,中心市区优质普通高中不再面向全市自主招生,仅面向中心市区招生。
根据《工作方案》具体规定:中心市区的公、民办普通高中在中心市区招生,中心市区以外县(市、区)的公、民办普通高中在本县(市、区)范围内招生;民办普通高中生源不足的,予以统筹在征求志愿批次面向全市招生。
变化三
设立综合高中班
录取线为全市普高最低录取控制线
今年泉州在部分公办中职学校开展综合高中班试点,综合高中班招生区域与区域内公办普通高中一致。原则上由普通高中学校和中职学校组成联合体开展办学,也可以1所中职学校单独开展试点。入学后原则上全部注册为普通高中学籍,学生最迟可自愿在高一年学期期末前申请转为中职学籍,学籍只转一次,保留普通高中学籍的按原培养计划执行。
根据《工作方案》要求,综合高中班最低录取控制线原则上为全市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线。综合高中班设置在普通高中录取的第三批次。学校综合高中班在第三批次录取结束后若有剩余的招生计划数,则作为在征求志愿批次设置的该校综合高中班招生计划数。征求志愿批次的综合高中班在普高最低录取控制线上未录满的,予以降分至普高最低录取控制线下30分以内(含30分)录取。
变化四
定向生降50分以内
比例由往年50%调整为60%
泉州今年上调定向生指标比例,由往年50%调整为60%,即:全市的省一级达标高中等优质普通高中学校应按不低于总招生计划的60%比例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学校(含完全中学和一贯制学校初中部),定向生名额向农村初中和无选择生源的城区初中倾斜,要确保每一所农村初中和薄弱初中都有一定比例学生升入优质高中就读,保证在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线上至少择优录取初中校1名有定向资格的考生,发挥初中均衡办学和质量提升的正向引导作用。
据介绍,定向生录取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即按投档分从高到低排序,根据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逐个投档录取。今年,定向生降分幅度控制在各省一级达标高中等优质普通高中学校统招生的最低投档分以下50分(含)以内。
变化五
完善自主招生办法
按数学物理成绩之和高低录取
泉州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分为综合类和艺体单项类,其中,综合类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特长生。为营造更有利于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良好环境,今年泉州调整综合类自主招生选才办法,对综合类自主招生学校按要求报送的预录取学生名单,由往年“按考生的中考投档分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调整为“按考生的中考数学和物理两个学科成绩之和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构建更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和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学生成长成才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