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罗丹凌
毛朝青 文/图
晨风吹过落花雨,一树苹婆一树诗。连日来,福州三坊七巷黄巷小黄楼里的百年苹婆树开花了,为古厝增添了几分浪漫色彩,也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打卡。
福州苹婆树很少,不足百棵
苹婆花呈药黄色,远看,朵朵颗粒状,像繁星烂漫,溢出青云外。近看,每朵小花耳垂般大,花柱弯曲呈环形,五裂,像镂空的五角星;又质感晶莹,内置花芯一点红,像玛瑙嵌在黄玉中。
据园林专家介绍,福州的苹婆树很少,不足百棵,大部分位于公园景区、老建筑旁或旧街巷内。最出名的就是三坊七巷小黄楼内的苹婆树,树龄已达百年,每年盛花期,总能吸引许多游客慕名观赏。与小黄楼百米之隔的郭柏荫故居、西湖宾馆清和楼前、王仁堪的状元府等处都可观赏到苹婆树。
小黄楼古苹婆到底是谁种的?
苹婆,梵语。苹婆树意译为相思树,俗称凤眼果,它的花语为一切随缘。
福建文坛著名人士郭风老师曾在三坊七巷的文联宿舍中住过,从他家阳台上正好可以看见这棵苹婆树。于是,郭风老师在作品《东邻和三棵树》中探讨了它的历史,文中写道:“它也许是陈寿祺(清代学者)种的。”
在《鼓楼古树名木》一书中,园林专家徐炜也研究了小黄楼古苹婆的来历:“有人说它是唐朝黄璞所栽,有的认为是清代梁章钜手植,还有人认为是陈寿祺种的。如真为陈寿祺所栽,树龄至少177年,但从树木的表征来看似乎难以肯定。”
苹婆树浑身都是宝
据资料显示,苹婆为梧桐科常绿乔木,叶长椭圆形,一般初夏开花,无花冠,花萼粉红色,圆锥花序。苹婆树浑身都是宝,比如,苹婆叶宽大厚实、久蒸不烂、蕴有清香,可以用来包粽子或裹糍粑。苹婆木轻韧,纹理美丽,可以制作家具、箱盒、乐器,或作为一般建筑材料。苹婆树皮中含有大量优质纤维,可用于绳索、麻袋或人造棉的制作,成为良好的造纸原料。树皮和树叶还能够治疗感冒、咳嗽等。苹婆果又称凤眼果,可食用,味道似板栗。苹婆树的种子可以作药材使用,其种子与果壳、蜜枣、陈皮等一起煎煮后入药,对治疗血痢有功效;苹婆果实具有温胃、健脾、止泻、明目等功效。
据园林专家介绍,苹婆原产于印度、马来西亚。它生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喜生于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且耐一定荫蔽,很容易种养。一般不出几年,苹婆树马上就枝繁叶茂、树冠婆娑。
苹婆树是如何引入我国的?相传是唐三藏在印度时,常常坐在苹婆树下阅经,而后把树种带回中国。
□小贴士
“真假”苹婆
如何区分
“真假”苹婆不论外形、果实和叶子都十分相似,如果细心观察,便会发现二者之间那些细微的“不同之处”。
苹婆的叶子为阔矩圆形至矩圆状椭圆形,比假苹婆的叶子阔得多。而假苹婆的叶子为椭圆状矩圆形,近披针形。苹婆枝叶比假苹婆更为浓密,几乎不透阳光。
苹婆花的颜色呈粉黄色,圆锥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柔弱且披散,有短柔毛。盛花时期,近看宛如一颗颗精致的镂空雕花玉球,远看则似一串串倒挂枝头的粉色小铃铛,十分引人注目。而假苹婆花的花色呈淡红或淡粉色,圆锥花序腋生,密集且多分枝,花瓣向外延展呈五角星状。盛花时期,细碎的浅色花瓣,恍若点点繁星缀于一片片绿荫浮翠中,人从树下走过,颇有“落花细细香满衣,暗香浮动醉人鼻”之感。
虽然“真假”苹婆在外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食用价值方面,二者却有着相似的作用。苹婆花的花语,有“一切随缘”之意。假苹婆的花语则与苹婆截然不同,其花语寓意着家人或恋人之间不离不弃的真挚之爱,它告诉我们,真爱不需要华丽的承诺和显眼的炫耀,需要的是默默的付出和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