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董加固
实习生 蔡暄云
通讯员 许冬福 文/图
“梳头头髻圆,爱水蟳埔姨……”随着主题宣传片《最蟳埔 正簪花》里童声民谣响起,日前,泉州市丰泽区《蟳埔女习俗“簪花围”服务规范》团体标准(简称团体标准)公告正式发布,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蟳埔女习俗有了行业规范。据悉,根据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显示,我国四级名录共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该标准是首个针对非遗习俗发布的团体标准。
“从头到脚”都有标准可循
据介绍,团体标准从元素要求、人员要求、场地道具、服务流程、收费标准、沟通反馈等方面,对“簪花围”体验服务进行了规定,让“簪花围”、传统服饰换装体验“从头到脚”都有标准可循,让戴簪花的八方游客有更好的体验,这也是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蟳埔女习俗”的坚守和传承。
根据团体标准,提供蟳埔女习俗体验服务的工作人员应具备专业技能,并对蟳埔女习俗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盘发,佩戴花串、边花,传统服饰等制作技艺有深入了解,能够为顾客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簪花围的设计应符合传统审美,又能满足现代时尚的需求。簪花围的制作技艺,包括花卉的选择、搭配,饰品的制作、镶嵌等应符合相关技艺标准。团体标准强调,服务场所中要优先推荐蟳埔女簪花围的传统妆造和服饰。提供拍摄服务时,应选择展示蟳埔女生活环境或工作场景的代表性场地进行拍摄,让顾客更深入地了解蟳埔女习俗文化。
蟳埔簪花围团体标准的发布,是丰泽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过去一年,随着赵丽颖等明星的簪花围造型火爆“出圈”,蟳埔簪花围话题在新媒体平台上的点赞量超80亿次,“泉州蟳埔:头上花园非遗体验”入选中国旅游研究院“2024年非遗旅游体验创新十佳案例”。蟳埔村里的簪花旅拍店从10多家增长至如今的310家,蟳埔女非遗文化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团体标准的出台势在必行。
为加强文化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及文化遗产周边文创产品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丰泽区积极引导行业协会制定团体标准和地方标准,通过标准规范和指导提升簪花围行业协会管理水平,更好地塑造“最蟳埔、正簪花”品牌形象,有力助推“簪花围”技艺的健康发展和产业的茁壮成长。
“簪花围”制作技艺标准也即将出台
“标准的出台,不仅是为了让市民和游客能在簪花时获得更好的体验,也是对这份泉州特有的文化财富的坚守和传承。”泉州市丰泽区蟳埔簪花围民俗文化协会会长黄丽泳介绍,团体标准就像一份“说明书”,对蟳埔女习俗中的材料选用、技艺传承、人才培养、文化内涵的保护和传承都能够产生积极作用。
此外,丰泽区还积极开展与企业对话,引导企业正确合规使用知识产权,共促丰泽蟳埔商标的推广发展,致力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4月29日,丰泽区“簪花围”志愿服务联盟成立,常态化开展驿站值守、环境保护、文明引导、义务讲解等,更好地保护蟳埔渔村景点的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值得一提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蟳埔女习俗簪花围制作技艺》的泉州地方标准也即将出台,将从非遗技艺传承的角度对簪花围的组成部分、制作要求、梳理步骤、技艺流程、传统搭配等方面进行具体规范,让原汁原味的蟳埔味更加“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