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7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睡梦中拳打脚踢 一查竟是病

泉州一老伯患上了“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这种病发作时的暴力行为可能造成自身及同床者受到伤害,应及时就诊

N海都记者 刘薇

通讯员 陈雅芳

最近这大半年,泉州的刘大婶(化名)没怎么睡过安稳觉,老伴王大伯(化名)睡着后常常大喊大叫,有时候甚至对她拳打脚踢,让她苦不堪言。

这该不会得了什么怪病吧?上医院一查,原来老伴患上了“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这是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

睡着后大喊大叫,还拳打脚踢

“医生,您快帮我看看我老伴!这都大半年了,每晚入睡后,他就大喊大叫,我真是被他吵得不得安宁!”近日,刘大婶气呼呼地架着王大伯,来到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门诊。

王大伯今年61岁。刘大婶告诉医生,近半年来,王大伯睡着后愈发“不老实”,起初只是表现为“说梦话、念念有词”,慢慢地每晚入睡后会“惊叫、大喊,跟别人吵架一般”,更严重的是,最近竟有几次对她“拳打脚踢”。而王大伯本人对此却一无所知,说只是偶尔做噩梦,梦到与人争执而已。

王大伯到底得了什么病?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及多导睡眠监测等检查,医生诊断王大伯患上了“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

之后,经神经内科专家的诊疗,通过睡眠防护和药物治疗双管齐下,王大伯的睡眠障碍得到了很好的缓解。刘大婶卸下了心头大石,两人终于能够睡上安稳觉啦!

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诊

据了解,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是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以快动眼睡眠(REM)期间伴随梦境及肢体活动为特征,发作时的暴力行为可造成自身及同床者受到伤害,并破坏睡眠。

“正常睡眠分为非快动眼睡眠(NREM)和快动眼睡眠(REM)两个阶段。在快动眼睡眠(REM)阶段,我们会做梦,眼睛不停地快速转动,肌肉张力也会消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杨美丽解释,而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最大特点就是肌肉张力不消失,多数梦境伴有暴力内容,出现梦境扮演行为,从肌肉抽动到各种复杂剧烈的行为动作均可出现,如讲话、唱歌、喊叫、挥拳、抓取、钳制、跳跃、坠床等。

据悉,目前,临床症状结合多导睡眠监测,是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诊断的标准。在快动眼睡眠期存在持续甚至亢进的骨骼肌活动,是RBD显著的电生理表现。

那么,该如何治疗呢?杨主任指出,首先要保证安全的睡眠环境,比如,移走床边可能造成伤害的物品,如锋利家具;在床下放置柔软地毯或垫子降低伤害风险。未控制伤害行为的患者可与同住者分开睡。其次,进行药物治疗,可选择褪黑素、氯硝安定和普拉克索等,药物治疗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遵嘱服用。

杨主任提醒,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属于睡眠障碍性疾病,且可能与帕金森病、痴呆、多系统萎缩等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病可诊断、可治疗,不容忽视。若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诊。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