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日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能陪伴这些孩子成长,是我最大幸福”

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赴宁夏支教,一代又一代接力谱写“山海情”

唐晓宇带领着学生用VR看海底世界

海都讯(记者 周婉怡 实习生 刘帆风 受访者供图) “闽宁协作厦门大学宁夏研究生支教团”是全国首批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的团队,迄今为止,已有312名爱心使者踏上宁夏的支教之旅,队员们的足迹分布在宁夏多个地区,见证了从贫困到全面小康的蜕变,一代又一代接力谱写“山海情”。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支教老师的步伐,走进这片充满人情味的土地。

“与当地人相处,恍若一家人。”说起在宁夏支教的感觉,永宁分队队长梁怡婷的话语中洋溢着深深的幸福感,目前,她已经赴宁支教9个多月,任教综合实践课。

梁怡婷告诉记者,她记得刚刚来到闽宁中学的时候,校长希望前来的支教老师们在学校里能够发挥自己的光彩,做那些唯有他们能成就的事,实现独有的价值。校长的一番话让梁怡婷印象深刻。在支教期间,梁怡婷及她的队员一起以新颖多元的教学方式与内容,引领孩子们探索知识的无限可能,开展特色课程、带领学生们去研学、参观展览馆……用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更多有趣的课程,丰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

每当梁怡婷步入教室,迎接她的是孩子们热烈的欢呼,课堂上他们积极参与,脸上洋溢着纯真的快乐。更有不少孩子向她敞开心扉,倾诉他们的秘密和梦想。这种被学生深深信赖与依赖的感觉,让梁怡婷深感触动,也赋予了她无比的成就感。“能够陪伴这些孩子成长,使我们的命运轨迹在此交汇,这是我最大幸福。”她动情地说。

回溯支教启程之初,厦门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唐晓宇坦言,这条道路并非坦途。“初至支教地,不少队员遭遇水土不服的困扰,但我们无暇他顾,时间长了,大家逐渐适应并融入了这片土地。”他幽默地比喻道,“我们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当地师资流动性较大,我们随时准备补位。”

“每位队员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我作为团长的责任,就是将这些才华横溢的个体紧密联结,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发挥团队效能。”唐晓宇表示,未来三个月的支教工作,主要任务是站上讲台上好每一堂课并完成各个学校的奖学金与助学金项目的募集与对接。“我们会在历届支教前辈的资源基础上,争取更多的资金和帮助,让爱心传递的链条不断延伸,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学生。”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