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读闽 上一版 下一版  

省图缩微文献里的闽都文化

N海都记者 吴雪薇

实习生 周雨婷

近日,由福建省图书馆与福建省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回望——林樾版画作品展”在福建省图书馆展厅展出。林樾是霞浦籍木刻艺术家与革命烈士,历经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创作了大量具有深刻讽刺性和强烈战斗性的作品,本次展品大都是从馆藏数字缩微文献中提取,展览将展出至5月23日。

究竟什么是“缩微文献”?相对其他数字资源,“缩微文献”有何优势?这些藏身图书馆的“缩微文献”,对推动“闽都文化”传播有何帮助?记者借此契机,到福建省图书馆文献缩微部一探究竟。

珍贵文献收纳进小小胶卷中

全年报纸经缩微后不过轻巧的六卷,保存、携带和使用更方便快捷

林樾的三四百幅木刻作品,大多发表于《星闽日报》《前线日报》《大公报》《南方日报》等报刊文献中。福建省图书馆在本次展览中将个中精华一一截取,与省美术馆的相关馆藏一同呈现给观众。但民国时期的报刊文献纸张脆弱,数量甚巨,且历经半个多世纪,图书馆是如何将它们完好保存的?利用缩微技术制成缩微文献在其中功不可没。

何谓缩微文献?这是一种用缩微摄影技术把印刷品或手稿按比例缩小而产生的文献形式。阅读时,通过一种类似早期电脑显示器那样“大脑袋”的光学投影装置——缩微胶片阅读器,将缩微胶片上的影像经投影镜和反射镜投射到屏幕上进行放大,即可阅读缩微文献内容。

福建省图书馆文献缩微部主要承担缩微文献阅览、制作和珍贵数字资源的异质备份等工作,据文献缩微部负责人巫晓萍介绍,通过一整套专业的缩微设备及高精度文档扫描设备对文献进行数字化的保护保存,馆藏珍贵的文献资料就能收纳入一盘小小的胶卷中。巫晓萍向记者展示了2015年的《厦门日报》,以每两个月的报纸缩微为一盘35mm的胶卷,全年报纸经缩微后不过轻巧的六卷,保存、携带和使用更方便和快捷。

据介绍,福建省图书馆的缩微文献主要有三种类型——16mm的缩微胶片主要拍摄民国图书或期刊、35mm的缩微胶片主要拍摄古籍报纸,以及20世纪90年代曾用缩微平片保护保存馆藏《福建政府公报》等。

省图馆藏缩微文献达8064种

抢救性拍摄报纸100种、古籍550种、民国期刊190种、民国图书1422种

“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报纸保存其实是很有难度的。”巫晓萍说,报纸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报道和记录,所以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地方文献。但由于纸质品易损难存,保存极占空间,很容易丧失完整性,所以成为缩微文献制作的重要对象。除此之外,古籍、民国图书和期刊也是缩微文献制作的对象。福建省图书馆所藏缩微文献主要包括古籍、民国图书、期刊和报纸等,实现了读者常用的一些地方缩微文献的数字化,主要包括《闽报》《江声报》《福建时报》《福建日报》等数字缩微文献。自1995年建立缩微文献阅览室以来,福建省图书馆共抢救性拍摄报纸100种、古籍550种、民国期刊190种、民国图书1422种,同时开展征集和采购缩微文献工作,现有馆藏缩微文献达8064种,共17003件。

但是,如今庞大的数字资源库同样转化高效、使用方便且节约空间。相比之下,缩微胶片还需要工作人员一页一页拍摄,一卷一卷保存在库房,使用时还得通过仪器才能看清,岂不是舍简而就繁?

“缩微文献最大的好处就是:靠谱。”巫晓萍说,就历史资料的长期保存而言,数字资源可能遭遇计算机病毒、保存介质的物理伤害、信息遭受黑客入侵、硬件环境有限制等问题。而缩微文献拍什么就是什么,高度还原,且在温度21℃、湿度50%以下,聚酯胶片可以至少保存500年以上,安全可靠,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有效的珍贵文献长期保存手段。因此,我国档案法里还有专门条款,规定缩微胶片档案和档案原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法庭上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缩微文献展现千年古都内涵

缩微文献的数字化利用有多种方式,为推动“闽都文化”传播提供坚实支撑

经由当代信息技术的加持,缩微文献的数字化利用亦有多种方式。

在位于福建省图书馆四楼西面的缩微文献阅览室,除了4台缩微卷片阅读机,还有6台普通电脑,5台可以查阅数字缩微影像,另一台则可以进入“福建省图书馆报刊缩微影像综合查询利用系统”查阅,该系统是以1898—1949年间23种民国报纸的数字缩微影像为基础建立的。

巫晓萍说,通常有学术研究需求的专家学者来查阅缩微文献作为参考资料。这些经由缩微文献完整保存且调阅方便的地方文史资料,为文化工作者们推动“闽都文化”传播提供了坚实的文献支撑。2010年5月央视《走遍中国》栏目摄制组来福建拍摄“闽都文化”系列片,编导陈敏就专门来到福建省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华报》《小民报》等馆藏缩微文献,帮助摄制组更好地展现千年古都内涵,讲述更贴近人心的三坊七巷。

缩微胶片经过扫描放大后,同样可以还原为数字影像,乃至直接影印出版,在保护古籍的基础上实现文化精华的再利用。巫晓萍向记者展示一套《朱子著述宋刻集成》,一卷胶片足足还原出一套五本线装簿册,且印刷质量如原件般清晰,如同实体版的“压缩文件”。这样的影印出版方式不需要再触碰古籍原件,对脆弱的古籍也是有效的保护。转化为数字影像的缩微文献,与一般的数字资源有着同样丰富的应用场景。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