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清甜多汁、消暑又可口,是人们夏日喜爱的水果之一。进入5月份,荔枝将迎来集中上市季。5月7日,记者从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了解到,基于成花情况预测,今年全国荔枝总产量178万吨,比去年减产45.94%。
荔枝大幅减产,今年还能实现“荔枝自由”吗?说到“荔枝自由”,就不得不提古人为了吃口新鲜荔枝有多努力。
在水果界,荔枝是有特殊光环的。前有唐朝杨贵妃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后有宋朝苏东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而在福建,不仅荔枝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也十分繁多,仔细数来,不下百种,有香味浓郁的黑叶荔枝,有好吃好看好彩头的“状元红”,有甜中带酸的兰竹,还有“荔中绝品”之称的陈紫……今天的《史话》就来聊聊荔枝那些事。
为什么开始叫“离支”
荔枝是我国原产物种,最初有音无字。见于文字,始于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隐夫薁(yù)棣,答遝(tà)离支”之句。
为什么叫“离支”?荔枝可能是“劙枝”谐声取义,劙与离同音,意为割或砍。据北宋福建籍著名科学家苏颂《本草图经》:“此木结实时,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以刀斧劙取其枝,故以为名。”
此外,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枝)之名,又或取此义”。
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描绘的是长安附近的上林苑,是当时全国最大、品种最多的皇家植物园,汉武帝令各地献珍树异卉三千余种种植其中。其中有间宫室叫作“扶荔宫”,专门用来移植南国以荔枝为代表的花木。
不过汉武帝移栽荔枝的试验最终还是失败了,荔枝虽被呵护有加,但仍不免一棵棵枯死,于是朝廷就将荔枝改为岁贡,直接进贡鲜果。
福建荔枝曾是贡品
福建荔枝栽培历史悠久,兴于唐而盛于宋。自唐初至清道光年间的1200多年中,福州荔枝始终是福建进贡朝廷的贡品。
北宋时,福建地区的荔枝迎来高光时刻,成为主要贡品。苏轼《如梦令·荔枝》一词说:“闽溪珍献,过海云帆来似箭。玉座金盘,不贡奇葩四百年。轻红酿白,雅称佳人纤手擘,骨细肌香,恰是当年十八娘。”十八娘是北宋时福建荔枝名种,当时福建地区的荔枝是由海路运至扬州,再经运河抵达汴京。
清代,福建在夏季也一直有荔枝进贡。《西清笔记》介绍了福建地方官员进贡荔枝的办法,直接用桶栽的荔枝树通过海路运送至北京,中途以携带的福建本地之水来浇灌荔枝树,全程有花匠养护。水路遥远,福建荔枝到了紫禁城,已是夏末秋前。如此颠簸数十日,待到荔枝树运抵京城时,荔果刚好成熟,但每株不过剩下六七颗了。
世界首部荔枝专著 仙游人写的
福建出产荔枝,也出产写荔枝的名家,其中有一位北宋大臣,名叫蔡襄,仙游人,他写过一部《荔枝谱》,此书为世界上公认的最早详细记载荔枝栽培技术、介绍荔枝品种的园艺学专著。
蔡襄在《荔枝谱》中写了32种荔枝,排在第一位的叫“陈紫”。陈紫能好到什么地步呢?“其树晚熟,其实广上而圆下,大可径寸有五分,香气清远,色泽鲜紫,壳薄而平,瓤厚而莹,膜如桃花红,核如丁香母,剥之凝如水晶,食之消如绛雪。”这种荔枝熟得晚,果实上宽下圆,香味清爽,很远都闻得见,色泽鲜紫,外壳很薄,而且光滑,果肉又大又厚,而且晶莹剔透,外膜像桃花一样粉嫩,果核像丁香籽一样小,剥开像水晶一样透亮,放到嘴里像雪一样入口即化。
别人买荔枝 他花2万元买荔枝树
南宋晚期诗人刘克庄也是福建人,他看过蔡襄这段描写,对陈紫心向往之,到处打听哪座荔枝园里栽有陈紫。终于有一天,他打听到了,于是拿出大笔钱财,买下这么一棵荔枝树,移栽到自己家里。
买这棵荔枝树花多少钱呢?20万文。当时纸币比铜钱更流行,福建市面上主要使用会子(南宋朝廷发行多年的一种纸币),买粮食的话,1文会子的购买力大约相当于现在人民币1毛钱,所以20万文就相当于人民币2万元。2万元买一棵果树,价格是有些高。
刘克庄买这棵陈紫时,家人曾表示反对,他却赋诗一首,在结尾写道:“说与子孙须记取,此翁赖有此传家。”小子们,你们都给我听着,我这辈子最珍贵的财产就是这棵荔枝树,将来我走了,它就是你们的传家宝。
宋代闽地荔枝太抢手
连本地人也吃不到
福建并非荔枝原产地,引进种植荔枝的历史比岭南迟得多,但因品质优良、品种丰富,自宋代以来,取代了岭南、巴蜀成为全国最有名的荔枝产区。
蔡襄《荔枝谱》记载:“闽中唯四郡有之,福州最多,而兴化军最为奇特,泉、漳时亦知名。”“福州种植最多,延移原野,洪塘水西,尤其盛处。一家之有,至于万株……初著花时,商人计林断之以立券,若后丰寡,商人知之……故商人贩益广,而乡人重益多,一岁之出,不知几千万亿,而乡人得饫食者盖鲜,以其断林鬻(yù)之也。”
在宋代,福州、莆田、泉州、漳州4个地区都普遍种植荔枝。因为畅销和抢手,商贩们在闽地荔枝刚开花时就与种植户签订合同,买断整片荔枝林所产,等成熟时再采摘或加工后转运至外地。虽然福建一年所产的荔枝“不知几千万亿”,但因为被提前订购和买断,导致福建本地也很少有人能吃到荔枝。
闽地荔枝除了在国内畅销,还走出了国门,《荔枝谱》写道:“水浮陆转,以入京师,外至北戎、西夏,其东南,舟行新罗、日本、琉球、大食之属,莫不爱好,重利以酬之。”可见闽地荔枝在宋代已成为深受周边各国人民喜爱的水果。
莆田这棵千年古荔
全国最年长
荔枝在福建地区还形成了灿烂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福州的西禅寺自古就大面积种植荔枝。蔡襄曾诗赞西禅寺的荔枝:“荔树风光占全夏,荷花颜色未留香。”
“西禅荔香”被誉为福州“新鼓楼十景”。如今,西禅寺内还保留着一株千年荔枝树——“宋荔”,是从宋代遗留下来的,可算镇寺之宝。
最特别的是,这里还有从明朝就盛极一时,绵延于今的“啖荔诗会”,边吃荔枝边做“击钵吟”,挥毫泼墨。
而在莆田荔城区,也有一棵超级特别的荔枝树,这棵树栽种于唐天宝年间,距今已约1200多年,世人称其为“宋家香”,为全国最年长的荔枝古树。
这棵古荔枝树至今还结果,每年可收两三百斤。至于“宋家香”的名称,则缘于培育这一品种的主人宋某的姓氏。蔡襄的《荔枝谱》所列32种荔枝,有的是以育种主人的姓氏命名,如“陈紫”,是姓陈的人培育的;也有的是以其他标志命名,如“状元红”。
据传,当年莆田宋氏先祖宋堂与蔡襄同朝为官。宋至和三年(1056年),蔡襄应邀到其家中品尝荔枝,初尝“宋家香”,蔡襄惊呼“味益香滑,真佳树也”。
“宋家香”“陈紫”和“状元红”并称为莆田荔枝三绝。《荔枝谱》对“宋家香”的评价是:“实如陈紫而小,甘美无异,或云陈紫种出。”显然,“宋家香”与被蔡襄列为第一名的“陈紫”,只有大小之分,并无品质优劣之别。尤为可贵的是,现在其他品种皆已失传,唯“宋家香”依然健在。
据了解,在本世纪初,其荔枝苗经传教士移植到美国佛罗里达州并试种成功,现已逐渐推广到美国南部诸州和巴西、古巴等国,被赞为“果中之王”。
福建的荔枝千年间可谓圈粉无数!
(综合央视新闻、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福建日报、东南网,部分内容摘自《好竹连山觉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