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谈天说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游泳圈不是救生圈 勿当“救命工具”

业内人士提醒,游泳圈和浮力玩具不是救生设备,在深水区或在户外水域很容易引发安全问题

福州一家运动装备店,专门辟出了水上运动装备区

游泳圈上标注着警示语

N海都记者 马俊杰 实习生 廖圣铭 文/图

随着气温逐渐攀升,戏水、游泳等亲水活动渐渐纳入市民的休闲计划,相关用品销售也逐渐进入旺季。记者日前走访福州市场发现,戏水玩具、游泳用具琳琅满目,种类繁多,价格参差不齐。

此外,在适用范围上它们也有许多不同。不少人即使不会游泳,也会选择套个游泳圈在水里泡着。然而,你买的游泳圈安全吗?游泳圈等于救生圈吗?

渐入夏季 泳具热销

据福州气象服务中心消息,福州已于4月12日正式入夏,是目前全国为数不多的已入夏城市之一。随着气温逐渐攀升,戏水、游泳等亲水活动升温,相关用品也开始热销。

5月7日,记者来到位于福州化工路的一家运动装备店看到,店内专门辟出了水上运动装备区域,泳衣、游镜、游泳圈、浮板等相关用品琳琅满目。泳衣、泳裤的价格在50元至250元之间,游泳圈的价格在30元至50元不等。

记者发现,店内游泳镜的价格最低19.9元,最高达200元左右。店员王先生介绍,各类商品价格都是由品牌统一管控的,根据商品的材质及功能进行定价。王先生说:“19.9元的游泳镜只有防水功能,而更贵的游泳镜在制作技术上加入了抗UV粒子、防雾层、曲面镜片等工艺,佩戴起来会更舒服。”

王先生告诉记者,“五一”假期前夕,来购买水上运动装备的人很多,不少商品出现了售罄的情形。

游泳圈与救生圈 有这些区别

在享受戏水带来的清凉与欢乐的同时,也一定要注意安全。

记者注意到,福州一些泳池和天然泳场贴着“请勿携带游泳圈进入深水区”“戏水请规范使用救生圈”等警示标语。那么,游泳圈等于救生圈吗?

福州五四路的一家健身房,设有游泳池,近期泳客增多。记者在泳池边观察,只要有人携带着游泳圈或浮力玩具进入深水区,救生员就会立刻吹哨制止。救生员张先生告诉记者:“游泳圈和浮力玩具不是救生设备,在深水区或是在户外水域很容易引发安全问题,导致使用者溺水。”

而上述运动装备店工作人员王先生也提醒选购时要辨别是否为救生设备,并向记者展示了游泳圈上的警告字样“非救生用品,应在成人监护下且浅于儿童自身可及的水深内使用”。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绝大多数为充气式游泳圈,图案丰富、价格不贵,但其并非救生设备。记者在网络销售平台上搜索,符合国标的救生圈,多为PVC(实心泡沫)等材质,且颜色为醒目的橙色。

据了解,游泳圈属于水上玩具,执行的是《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和《充气水上玩具安全技术要求》的标准,安全使用年限大多为两到三年。而救生圈属于救生专业器材,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生产工序更复杂,在重量、材料、性能上有更严格的质量标准:重量应大于2.5kg,能在淡水中支承不少于14.5kg的铁块持续24小时。价格也比玩具型的游泳圈贵出不少,在40元至60元之间。

记者还了解到,照上述相关标准,游泳圈只适合在游泳池的浅水区域使用,不能代替家长的看护。如果带到深水区或者天然河流、海域等地使用,水流压力过大,就会出现缓慢消气的现象,具有危险性。

而救生圈是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如果到深水区、水库、海边游泳,最好使用救生圈,安全性较高。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