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校园周边“毒玩具” 为何屡禁不止

记者走访市区多个校园附近文具店,发现“打火石”“萝卜刀”等再度出现;教师呼吁,整治“毒玩具”应多方合力

销售的“萝卜刀”是三无产品

N海都记者 林涓

实习生 林昆哲 邬璇 文/图

自去年以来,“萝卜刀”“水晶泥”“假水”等“毒玩具”屡屡出现在公共视野,由于存在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有关部门展开相关整治行动,市面上也曾难觅踪迹。但是记者近日走访福州市区中小学周边文具店发现,“打火石”“萝卜刀”等玩具再度出现。为何这类“毒玩具”屡禁不止?有家长表示,新奇玩具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希望学校也能加强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师呼吁,整治“毒玩具”应多方合力。

走访:“打火石”基本售罄 “萝卜刀”是三无产品

近日,记者在福州市仓山区第一中心小学周边的文具店走访时注意到,一文具店铺门口醒目地摆放着售价为2元一个的“打火石”玩具,广告语为“拿上它,一路上火花带闪电”,整版商品几乎售罄,仅剩几个未售出。

正在一旁把弄着打火石的张同学,是仓山区一所小学三年级学生。他告诉记者,通常会和同学一起前往该店购买打火石,“我家里已经有了四五个打火石。”记者购买了一个打火石后,向小张询问如何使用时,小张十分熟练地进行了演示,“要按快一点,多按几圈就会有火花了。”

除了打火石,在另一文具店货架上,记者发现了“针筒”的身影。文具店的货架上摆放着一盒名为“针筒水枪+气球”的玩具,该玩具形似注射器,但无注射针头,一盒内有24支独立包装的针筒,每支售价为1元。“这个很便宜,销量还是挺不错的。”店家说。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走访中还发现,早已被曝光的对学生存在安全隐患的“萝卜刀”,仍然出现在校园周边的文具店中。“前段时间都玩疯了,近段时间比较少了,就没有再进货,还剩一些准备把它都卖完。”仓山区一中学周边的文具店商家告诉记者,店内售卖的“萝卜刀”目前仅剩两款,售价分别为3元、5元,区别在于刀刃大小。记者购买了销量最好的“萝卜刀”,经测试,可以轻松刺穿两张A4纸张,插进一颗新鲜的苹果。值得一提的是,该把萝卜刀的外包装上,并没有厂名、厂址等,属于“三无产品”。

随后,记者还走访福州各区的学校(晋安区第三中心小学、侨园小学、鼓楼区花园小学)周边文具店,部分商家表示曾售卖过“萝卜刀”此类玩具,但被有关部门下架处理过,就没有再拿货了。

家长: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玩具加强监管

走访中,不少商家和学生都表示“打火石”“萝卜刀”“针管玩具”只是玩具,并不存在危险性。

对此,一些学生家长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福州市民陈女士的儿子现在读三年级。看到最近出现的“打火石”,陈女士的儿子告诉记者,从没有见过这一款玩具,也没有见到身边的同学玩,不过作为家长,陈女士却对此表示了担忧。陈女士认为,不管家中还是学校,都有很多纸质易燃物,小朋友如果热衷玩“打火石”,很容易引发火灾。对“毒玩具”的重现,陈女士说:“如今有了各种线上平台和移动支付手段后,‘毒玩具’的购买方式也变得更加隐蔽、多样,有时候真是防不胜防。”她希望学校也能加强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家长孙女士则表示,新奇玩具满足了学生的猎奇心理,因此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她表达了对商家售卖具伤害性玩具的不解,“这种能产生火星的玩具很危险,我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买这种危险的玩具。”她希望有关部门根据相关规定,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玩具加强监管,阻断这些“三无”产品流入校园以及校园周边小店。

呼吁:整治“毒玩具”应多方合力

对于“毒玩具”在校园周边重现,福州八中心理教研室主任谢维兴表示,由于市场需求的存在,商家和厂家生产和销售这类玩具能够获取利润。即使校园周边商家停止销售,这些玩具仍可能在风头过后重新出现,或被偷偷销售。现有的处罚措施往往只是一阵风,缺乏持续威慑力,商家依然有利可图。

对此他建议,首先,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常态化巡查或抽查,增加违规成本,使商家认为没有利润可图,从而不再销售这些危险玩具。特别是针对网络销售,需要更严格的法律法规监管。其次,学校应加强宣传和引导,及时上报和处理问题,在学校创造一些更好的放松活动,让孩子们把精力投入有益的活动中去,他们就不会去玩萝卜刀之类的“毒玩具”。最后,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不应纵容孩子购买危险玩具,应有意识地拒绝孩子的此类需求。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