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柳小玲 文/图
一条小巷,一位名人,一座故居,一个百年望族。泉州镇抚巷,因清代巷中有一座镇抚司而得名,巷内住着有名的望族“观口黄”。
时光倒转180多年,清末大臣黄宗汉,意气风发地站在自家古厝屋檐下。自从高中进士后,他的仕途一路扶摇直上,从内阁学士到兵部尚书,再到两广总督兼五口通商大臣,他已是来自福建颇具影响力的朝廷大员。而作为一位有良心、有骨气的中国人,以及一方的执政者,黄宗汉在直面外国侵略者时展现出刚毅与勇猛,是晚清官吏中罕见的。
历经百年风雨沧桑,褪去了铅华和荣光的黄宗汉故居,如今多处出现残损等。近日,省级文保单位黄宗汉故居正式启动保护修缮工程,工程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对故居进行全面修缮,预计年底完工。5月15日,记者来到施工现场探访修缮情况。
故居年久失修,亟待全面修缮
黄氏故居位于鲤中街道和平社区镇抚巷北侧51号,是黄氏聚族而居的宅第,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47.31平方米,整座宅子是穿斗式木构架,硬山式屋顶,筒瓦屋面,燕尾形屋脊,由黄宗汉故居、黄宗澄故居两座三大进三开间带双护厝,以及书房、花园、石埕等建筑组成。黄宗汉故居内有“探花”、“进士”、“忠勤正直”等清代匾额和古树古木奇石等。此次保护修缮的黄宗汉故居,原为三进三开间硬山式建筑,东有护厝,前有石埕和围墙,占地面积446.92平方米。
15日上午,记者走进修缮施工现场见到,现场工人正在协助黄氏后人清理搬运屋内的杂物,便于后续更好地施工。该修缮工程于5月9日启动,此前已经完成故居护厝铁皮搭盖拆除,清理屋顶的陈旧、破损瓦片等工作。
记者采访了解到,黄宗汉故居清代曾多次修缮,新中国成立后,由黄氏后人开展日常维护工作。2007年,黄氏后人对建筑内部进行局部的改建;2021年完成黄氏民居抢救性加固工作,对屋面、前厅两边深井口屋面、正厅大房檐口及正厅中脊等部位,进行脚手架加固支撑,此次加固工作缓解了病害对建筑的安全威胁。
而随着故居自然老化,年久失修,加上长期雨水侵蚀,建筑内大部分木构件如木柱、梁架、门窗等糟朽、虫蛀等情况严重,屋面已出现多处残损孔洞等,故居亟待全面修缮。但因故居涉及产权人较多,存在着不同的修缮意见,故居修缮工作迟迟无法顺利启动。为此,鲤城区文旅局联合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沟通,经过多番努力,做通了各产权人思想工作。同时积极向上争取修缮经费,最终推动修缮工程顺利启动。
他曾力主抗敌,尽显铮铮铁骨
作为观口黄氏家族的主要创业者,黄宗汉生于嘉庆八年(1803年),7岁丧父,由其嫡长兄黄宗澄(嘉庆二十四年举人)教养成人。他自幼聪颖,四五岁时父亲就教他认字念书。父亲临终的那天,他“犹于膝下背诵《尔雅》《仪礼》,不遗一字”。父去世后,随哥哥黄宗澄学习,11岁遍读群经,能写文章。道光十五年(1835年),黄宗汉中进士,由此跻身仕途,一路晋升,历官兵部尚书、四川总督、两广总督兼五口通商大臣。在清末朝廷之上,他内不畏权势,外力主抗敌,在历史上留下了铁骨铮铮的一笔。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黄宗汉因有计谋有功劳,被咸丰皇帝钦赐“忠勤正直”书匾。
咸丰七年(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据史料记载,英法联军侵占广州后,“拆毁民房,掳掠子女,恣睢暴戾,无所不为”(清咸丰年间《筹办夷务始末》)。
南方告急,时任四川总督的黄宗汉临危受命奔赴广东,出任钦差大臣兼两广总督、五口通商大臣。与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一样,黄宗汉也是力主抗击外夷侵略者,赴任南下时,他于沿途广招义勇,经过家乡泉州时甚至还征募了一批神射枪手——“于过泉州家门时,即邀亲友嘱为招募神射枪手,挑选精壮,教练步伍,以一人管带五十名为率,备一两千名……”(清咸丰年间《筹办夷务始末》),为后续的制夷行动做准备。抵达广东后,黄宗汉驻扎在惠州,与广东籍的前户部侍郎罗淳衍、前太常寺卿龙元僖、前工科给事中苏廷魁密切配合,组成当时赫赫有名的“一督三绅团”。他们在广东联合绅民,锐意收复广州,开展蓬勃的抗夷救亡斗争,打击侵略者。
可惜的是,当时的清政府根本没有与列强较量的坚强毅力。咸丰八年(1858年)5月,英法联军再犯天津,清廷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黄宗汉在上海寓所病逝,终年62岁,墓葬泉州涂门外赤山村。
蕴含丰富历史文化内涵
1998年,黄宗汉故居被列入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列入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黄宗汉故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其进行有效保护修缮时,将保留原有构件,使用原始工艺,尽可能少地对原历史建筑做扰动,保持历史建筑可持续性、真实性和完整性。”鲤城区文保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次修缮,我们和施工单位多次前往实地勘察,走访咨询多位老工匠和管理人员的意见建议,并结合周边建筑的传统营造技艺,几易其稿,最终完成修缮方案设计,并上报省文物局审核同意。”鲤城区文保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修缮内容包括木构件更换、不协调部位恢复、屋顶整修等,尽可能恢复其整体风貌,工期180天。修缮完成后,故居整体风貌将得到极大改善,更好地展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