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三片叶子”致富 “林下”也有大作为

永泰着力打造林下经济发展新引擎,形成了林上有收益、林间有景观、林下有经济的立体化产业经营模式

黄雪莲和村民在为三叶青搭棚

开栏语

“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大粮食观念替代了以粮为纲的旧观念”“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早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对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进行着深邃思考和长远谋划,创造性提出并探索实践大食物观。

30多年来,福建干部群众始终牢记嘱托,在大食物观科学指引下,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向海洋要食物,向森林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因地制宜推动特色现代农业转型,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何唱好农业“山海经”?一起来看深入践行大食物观的福建启示。

N海都记者 宋晖 林雅璇

实习生 王琳 文/图

5月15日,一大早,永泰县丹云乡赤岸村68岁的黄雪莲,就开始在林间忙碌,忙着给三叶青浇水……蓊郁苍翠的山林里,栽种的中草药焕发着勃勃生机。

曾经,丹云乡赤岸村多荒地,村中老人只能以在家种几亩水稻为生。自从赤岸村以培植特色产业为抓手,大力发展以三叶青为主的中草药种植产业,村民们渐渐走上增收致富之路,像黄雪莲这样的普通农妇,月收入也能超过三千元。

赤岸村是永泰县着力打造林下经济发展新引擎的缩影。通过利用林下土地资源种植适宜的中药材、规划建设民宿及展厅等休闲旅游区,赤岸村形成了林上有收益、林间有景观、林下有经济的立体化产业经营模式。

农民有活干了,富了,笑容也更多了!

因地制宜,绿色大山变致富“金山”

林下种植三叶青具有经济、生态效益,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从永泰县城出发,在蜿蜒山路上行驶约40分钟,便可抵达“世外丹云”,这里远离繁华喧嚣,一派田园风光,透着山野灵气。在丹云乡赤岸村福建天叶中草药开发有限公司基地,由环保无纺布围起的土堆有序排列在树木间隙。土堆上的三叶青,4月份刚种下,如今已冒了芽儿。

基地负责人彭敏告诉记者,三叶青是珍贵的林下药材,具有较好的杀菌消炎作用,全株均可入药,以地下块根和果实的药用效果最好。三叶青5年才可以采收一次根茎部分,采收后被福建、浙江、江西等地药厂收购。而叶子在种植的第二年就可以收成,为了充分利用,彭敏将三叶青的藤叶研制成袋泡茶,取得了不错的销量。

中医药专业出身的彭敏,从2013年起就开始在三叶青种植之路上摸索。经过考察,彭敏发现永泰丹云平均海拔约600米,气候常年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达到71.9%,是中草药种植的一方沃土。

此外,她和团队还在永泰发现了有效成分极高的本土野生三叶青,便将其培育为主要种植品种。从2017年开始,福建天叶中草药开发有限公司在丹云乡流转了大片山林、荒地用于中草药种植,如今三叶青种植面积已达到4500亩左右。

为什么三叶青适宜种植在林下?彭敏说:“一是利用经济林天然遮阴的优势,不需额外搭设遮阳系统;二是三叶青能够与杂草相伴相生,杂草起到夏遮阴、冬遮霜的作用,避免因除草造成污染;三是林下容器控根种植模式不会破坏原林木的地表根系环境,且能促进三叶青块根的形成……”在彭敏看来,林下种植三叶青具有经济、生态效益,能够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村美民富,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通过识百草、闻药香、品药膳,游客多方位感受中草药文化的魅力

“我们在大力发展中草药产业之外,结合大赤岸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将赤岸村旧影剧院进行修缮改造,打造了集展览展示、制作体验、接待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中草药文化研学中心。”天叶丹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俞东方向记者介绍,“目前有不少研学团体、疗养机构到我们生态园旅游、学习参观,游客能在识百草、闻药香、品药膳中,多方位感受中草药文化的魅力。”

彭敏说,赤岸村和前洋村共有103位村民在基地实现就业,几年来村民们也成了富有经验的“三叶青技术员”。

林下经济的蓬勃发展及田园综合体的推进,让村民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赤岸村支部书记王栋昌给记者算了笔账,村中常住村民大多为中老年人,此前以种田、养鸡鸭为生,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自从基地建成后,村中半数以上的村民在基地帮工,日薪为120元。“除了每年每亩300元的土地流转费,天叶基地还带动了更多的村民就业和增收。近年来游客也多了,离开前还会向村民购买土鸡鸭等农产品,村民生活蒸蒸日上。”

借绿增收,林下经济有好“钱”景

各乡镇种植三叶青、金线莲、黄精等中药材,形成“一乡一品”模式

如何综合利用林下空间,促进群众增收呢?永泰的借绿增收经验,不仅仅是三叶青。

永泰县林业局副局长郑正榕表示,永泰县的地形及气候很适合中草药生长。近五六年,越来越多的山区群众选择回乡就业,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永泰县也积极扶持多家林下企业,向重点企业派出科技特派员进行联系和问题指导。“现在各个乡镇种植有三叶青、金线莲、黄精等珍贵中药材,形成了‘一乡一品’的特色发展模式,不仅产业规模逐渐扩大,还为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不过,由于中草药种植周期长,目前参与林下种植的农户仍然较为零散,且林农年龄普遍在50岁以上,难以适应更新的电商销售渠道,仍然需要大型龙头企业来带动生产与销售。郑正榕说,永泰县正在寻求与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他告诉记者:“借助大型龙头企业的种植基地,我们能够更好地与药厂建立联系,增加中草药材的市场需求,从而进一步推动永泰县林下经济的发展。”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