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闽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灵魂摆渡人”牵起两岸情

20年间,台湾人刘德文送了近300位大陆籍已故老兵“回家”;今年5月初,他再次来到福建,接受海都记者专访时,他说“活到80岁就送到80岁”

刘德文(前排右二)与蔡家人

刘德文多年积攒的机票和车票

N海都记者 林雅璇 实习生 王琳

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胸前背着红色双肩包的台湾人刘德文一走出福鼎动车站,就被掺杂着哭声的不同声音包围住了。5月8日,福建福鼎籍台湾老兵蔡国侦的骨灰被“灵魂摆渡人”刘德文一路护送着,回到了家乡管阳镇。对这一天,蔡国侦的亲人期盼了近30年。蔡国侦的堂侄孙蔡家赠说,如果不是刘德文“里长”(注:在台湾地区,里长是特有的村级领导)的帮助,就无法了却爷爷生前的夙愿。

蔡国侦是刘德文送回的第21位福建籍老兵。至今,刘德文已经“摆渡”了近300位老兵的英灵。

海峡割不断的亲情

蔡家赠听邻居老人讲,生于1918年的蔡国侦20多岁时随部队至台湾,由于事发突然,他将一封书信挂在树上后就离开了家乡。当时蔡国侦的弟弟、蔡家赠的爷爷蔡十一还是个十多岁的少年,此后的漫长光阴里,蔡十一再未曾获得大哥的任何音讯。

过了数十载,两岸之间的交流终于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20世纪80年代末,台湾当局通过开放民众返乡探亲的决议,宣布在大陆有三等亲以内、血亲及姻亲的民众可赴大陆探亲。而蔡国侦此时早已是两鬓斑白,不会说普通话的他凭着记忆几经辗转,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福鼎管阳。父母已经离世,他安排修缮了坟墓后,又去了台湾,并寄回一封家书。

下一次探望,又隔了好多年。1993年,蔡国侦第二次也是生前最后一次从台湾回到福鼎。1992年,他在信里说,让弟弟不要牵挂他的身体,自己一切都好,但仅4年后,他便悄然于台东的一家敬老院离世。蔡国侦终生未婚,无儿无女。受限于当时的通讯不便,蔡国侦离世的消息在数月后才通过战友的书信传回福鼎。家属曾四处探寻他的安葬地,但遗憾的是,始终未能得知确切的安息之所。

背上老兵“回家”

2024年1月,蔡家赠偶然间看到抖音账号“台湾刘德文里长”发布的“送老兵回家”的视频,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私信联系了他。

“里长”何许人也?台湾省屏东县高树乡人刘德文,20世纪90年代末定居于祥和里。祥和里是台湾著名的“眷村”之一,村中老人全都是上世纪迁台的老兵。2001年,刘德文成为祥和里“里长”。买菜送饭、打扫卫生……凡是力所能及的事,刘德文都会帮老兵们完成。

2004年3月,刘德文跋山涉水将一位湖南老兵的骨灰送回乡,很多老兵听说后,纷纷将自己的身后事托付给他。刘德文说:“看到那些老人因为思乡而老泪纵横,所求的不过是落叶归根,我没有办法拒绝。”为了让老兵不再飘零他乡,刘德文辞去了在银行的工作,自此成了“灵魂摆渡人”。刘德文的事迹传出了祥和里、传出了台湾省,他收到了越来越多大陆人寻亲的委托。

很多老兵的有效信息极少,想要从台湾各地的墓园或寺庙中找到遗骨,如同大海捞针。不过,背着骨灰走了20年,刘德文已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蔡家赠说:“联系上‘里长’后,他说只需要告诉他我台湾爷爷的名字,他就可以从档案局里查到我台湾爷爷的户籍信息。”凭着“蔡国侦”这个名字,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刘德文最终在台东军人公墓发现了老人的骨灰。奔走了大半生的蔡国侦,终于可以安稳长眠在家乡的土地上了。

“首先看老兵亡故时间,如果是在上世纪60年代亡故,由于入土为安的风俗,大部分都是土葬;有的老兵没有亲人,同胞可能把他直接火化,将骨灰摆到寺庙。上个世纪80年代,台湾才开始盖骨灰楼,也随之出现了专门为老兵设立的骨灰楼……”刘德文介绍着自己的经验,但寻遗骨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少说一年半载,最久的一次,他找了八年。有时家属先放弃了,劝他“‘里长’不要找了,太辛苦了!”他应一句:“是你在找还是我在找啊?”然后执着地继续找下去……

没有血缘的“家人”

“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竟然把我们家的事情当作他自己的事情去做。”蔡家赠既不解又感动。他说,“里长”从始至终都没有提过钱。“我叮嘱他如果过程中产生费用,要跟我讲,他一直也没讲,我只能先为他买来回机票和车票。”

老兵的公证文书、驱车前往各个墓园的油费过路费、来大陆的住宿费……实际上,不论是往返大陆和台湾,还是寻找遗骨的过程,都会产生不菲的开销,刘德文一直默默承担。在台湾,“里长”职位相当于大陆的街道办主任,但没有薪酬。有爱心人士通过社交平台想给刘德文捐赠,他都会拒绝并回复“感谢你对我的支持和肯定”,仅仅是收下一份善意。

不计回报的付出,反而让他收获了更多“家人”。今年4月初,台湾花莲地震,刘德文收到了大量来自大陆的消息。他连忙在朋友圈报了平安:“地震后,收到了海量大陆亲友的关心,让我感受到两岸一家亲的温暖,德文在高雄,这里受影响较轻,请大家安心。”

20年来,为着他护送英灵的事业,刘德文的父母亲陆续资助了70余万元人民币。今年3月1日,刘德文父亲去世,3月2日他仍遵循承诺先去土葬楼为老兵“捡骨”;2017年刘德文外公去世,出殡日期撞上了他原定送两位山东籍老兵回家的日子,他离家前对着外公的遗体流泪,请求逝去的外公的理解。

5月初来福建,刘德文背了两个双肩包,一个包装的是平潭籍林姓老兵的骨灰罐,另一个包里是蔡国侦的骨灰罐。一个骨灰罐约有9公斤,沉甸甸的,让长途跋涉的刘德文感到腰酸腿乏,但他从不主动向家人“诉苦”。从福建回台湾后,女儿说,几个月不曾见到他了。刘德文一个月来大陆两三趟,往返要三四天。儿女回家时,他要么在大陆,要么在台湾各地“捡骨”。5月15日,他又从台湾启程前往湖北、湖南和河南送三位老兵“回家”。2019年之前,他曾有8年时间中秋未能和家人团圆,只为让老兵早些回到生命的原点。

十多年前,刘德文来大陆总要带张纸质地图和电话IC卡。有的老兵家乡偏远,他得先坐十几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再步行几公里,有时还要露宿屋檐下。如今,大陆的发展让城市与城市的连接发生质变,但刘德文也已近六旬。女儿担心他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劝他不要再继续了,但他说“活到80岁就送到80岁”,为在遗憾中凋零的老兵,也为给儿女留下永恒的财富。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