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刘薇
距高考仅余半个月,考生与家长们都铆足了劲,准备全力冲刺。备考关键时刻,怎么吃?如何补?又该怎样缓解紧张的情绪压力?昨天,本报邀请了泉州临床营养医生与心理医生,为考生与家长们支几招。
考生饮食注意两点 保障安全不宜乱补
为了让孩子以更好的状态迎考,不少家长在“吃”这方面费尽心思,变着花样给孩子进补。那么,怎么吃才对呢?泉州市第一医院东街院区消化内科主任、临床营养部主任黄奕森指出,现在的考生营养方面基本足够,主要是怎么吃比较合理、科学。黄主任建议,在健康饮食方面,考生们要注意两点——
第一,食品安全。食物的来源、存储、加工、制作要保证安全卫生,要烧熟煮透,最好现做现吃,尽量在家或在校就餐。生食海鲜、放置时间长的卤菜和不卫生的外卖食品,容易引发呕吐、腹泻,备考期间要避免。
第二,吃熟悉的食物。尽量保持原有的饮食习惯,不要吃平时没吃过的食物。备考期间,一些家长把孩子没吃过的山珍海味端上桌,天天变着法给孩子补身体,其实,这种做法不可取。过度食用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容易造成肠胃疲劳,出现腹泻、食欲不振等问题。
黄主任指出,考生保证日常均衡饮食即可,即确保谷物、蔬菜、水果、蛋白质和脂肪等五大类食物摄入。宜清淡饮食,少吃辛辣食物,避免上火、便秘。此外,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咖啡、浓茶、巧克力中的咖啡因有提神的作用,但过量摄入咖啡因可能导致心悸和失眠等不适症状,考生下午和晚上尽可能不要喝浓茶,以免影响睡眠。
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 可通过这些方式减压
“除了饮食,心态也很重要。”黄主任指出,胃肠道是情绪器官,胃肠道的功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如果精神压力过大、情绪紧张、睡眠不好,则可能导致胃肠功能异常,引起胃肠道不适症状。
近期门诊,除了一些急性肠胃炎患者,黄主任还接诊到肠易激综合征学生患者。据介绍,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障碍性综合征,患者并没有器质性问题。“有的孩子面临考试过于紧张,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等考完试又恢复正常了。所以,调整心态很重要。”
除了胃肠道受影响,记者从泉州市第一医院心理门诊了解到,近期心理门诊也有接诊考生患者。其中,有孩子由于成绩下降,担心上不了一级达标高中或好的大学,压力增大,出现狂躁、压抑状态。
针对考前出现的焦虑紧张情绪,泉州市第一医院心理门诊主治医师贺佳指出,建立积极正确的认知非常重要,不能因为一两次考试失败而以偏概全,从而丧失信心。有的同学或家长认为,必须考上好高中、好大学才是成功的,否则就是对不起父母,就是一败涂地。在这样的认知模式下,任何一次考试都会有泰山压顶的压力,自然而然地产生焦虑。其实,“考试失败=人生失败”这是一个不合理的信念,要缓解焦虑,需要通过调整认知来解决。面对难题和各种阻碍,可以试试将灾难化、绝对化的消极想法转化为客观的、建设性的、可调整的、可评价的积极想法。此外,还要认识到身体是有极限的,不会总是状态好的时候,不可能总是达到理想的标准,只要自己尽力就好。
贺佳建议,考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减压,比如,自我暗示减压法,在紧张、焦虑和烦躁的时候自我鼓励;焦点转移减压法,做一些愉快的事情让自己开心起来;肌肉放松减压法,在安静的环境下,以轻松的姿态坐好,全身上下放松肌肉;过渡性减压法,在考前逐渐减少复习量和学习时间。此外,合理的情感宣泄、适度运动、听音乐等都是很好的解压办法。
针对部分过于紧张的家长,贺医生也提出了建议:“家长既是陪伴者、倾听者,也是军师、靠山,这个时候一定要稳定好自己的情绪,不能把焦虑传染、放大,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要自己吓唬自己,及时观察孩子的心态,及时给孩子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