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3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防治福寿螺 福建也有“鸭子大军”

5—8月是福寿螺的高发期,我省主要采取四种方式防治

田螺屁股尖,螺口小

福寿螺屁股塌,螺口大

N海都记者 罗丹凌

每年5—8月是福寿螺的高发期。5月23日,市民张先生在智慧海都平台报料称,贵州投放“鸭子大军”防治福寿螺,希望福建相关部门能够借鉴此种做法,有效治理福寿螺。

那么,目前我省是如何防治福寿螺的?是否需要借鉴省外经验?记者咨询了福建省植保植检总站。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省主要采取四种方式防治福寿螺。

一是人工拾捡,清理福寿螺卵。二是水旱轮作,此举措主要针对水田中的福寿螺。“意思是种一茬水稻后,就改种别的农作物,水田中没有水,福寿螺就得到了控制。”上述负责人解释道。

三是生物防治,即通过鱼和鸭子食用福寿螺以及福寿螺卵进行防治。上述负责人表示,从效果来看,鸭子的防治效果比鱼类要好很多。

四是药剂防治。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我省常用的福寿螺防治药剂是杀螺胺,除此之外,登记在册的药剂还有70余种。不过,具体该选择何种药物还得视水体环境而定,以不破坏水体中其他植物为前提来用药。

“上述四种方式主要针对农田、鱼塘里的福寿螺进行整治、监管和防治。如果涉及内河道和公园河流,则由相应主管部门负责。” 上述负责人说道。

□点击

福寿螺 外来入侵物种

据了解,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作为特种经济动物在许多地区推广养殖。200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福寿螺列为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一种淡水螺;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将福寿螺列入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外来物种的“黑名单”。

福寿螺繁殖能力极强,一年可以发生3个世代,每次产卵200~500粒,一个螺全年可产卵5000~9000粒。由于福寿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具有较强的低温耐受性、饥饿耐受性和水污染耐受性、繁殖率高等特点,在适生区定殖后,大量繁殖,与生态系统内水生生物争夺生存空间、食物,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威胁本地物种的生存,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或抑制其他物种生长,使本地水生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减少。

另外,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寄主,生食或半生食福寿螺易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这是一种幼虫移动症,主要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小贴士

快速辨别福寿螺与田螺

1.看大小

福寿螺大,田螺较小。田螺一般长到葡萄大小,核桃大小基本是极限;福寿螺一个月即可到葡萄大小,一个夏天可长到核桃大小或鸡蛋大小。

2.看颜色

田螺由于不好杂交,加上没有漂亮的后代基因,一般为青褐色;福寿螺由于其物种复杂性和容易变异,比较容易培育出各种颜色的变种。

3.看外形

福寿螺的外壳螺旋由外向内,椎尾平而短促;田螺椎尾长而尖。

田螺的螺口相对较小,形状比较圆;福寿螺的螺口较大,螺盖偏扁。

4.看硬度

福寿螺螺壳很脆,一捏就碎;田螺壳质地坚硬,很难捏碎。

5.看触角

福寿螺触角细而长,田螺触角则短而粗。

(上观新闻)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