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古树与古建筑“掐架”该咋办?

梁厝的榕树气根保留了拱门,两侧的围墙早已坍塌

台江区有关部门与古建专家在对台江书院进行建筑安全结构巡查(陈朝军/图)

朱紫坊沿河古榕密植

朱紫坊最著名的一处榕树奇观“龙墙榕”,树龄逾千年

N海都记者 吴雪薇 毛朝青 文/图

部分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今年4月,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开始。近日,在对福州市台江区古建筑进行建筑安全结构巡查时,台江区有关部门与古建专家注意到,位于上杭路94号的福州市历史建筑台江书院,一棵榕树的气根覆满了侧边小门的墙面,可能对书院围墙造成侵蚀,而这棵古老的榕树,同样也列入了市园林部门古树名木的保护名单。受保护的古建筑与同样受保护的古树“掐架”,在城市中其实并不鲜见,只是,两边都是“惹不起”的“大佬”,这可怎么办?

古榕“霸凌”书院围墙

“恩怨情仇”待解

台江书院建于清康熙年间,清中叶由闽中富商高文骐捐资重修。光绪末年科举废除,书院改为台江两等小学堂。去年11月,这里被公布为福州市第六批历史建筑,但目前暂未对公众开放。

参与巡查的古建专家陈朝军介绍,书院的主体建筑仍旧保留清代格局,其间亦有民国及之后才建起的建筑。被榕树气根所覆盖的围墙与小门建设时间更为晚近,陈朝军判断,榕树气根暂不会对古建筑造成大的损伤,但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应遵循最大程度保留原状的准则,因此即便是一段晚近的围墙,也不应当听任其被树木侵蚀。

榕树的气根已覆满书院侧边小门的墙面,可能对书院围墙造成侵蚀。陈朝军表示,榕树的气根垂落附着后,吸水即能成长蔓延,因此他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对围墙采取科学措施,进行镂空设计或隔断,在保护古树的前提下,阻止榕树对古建的进一步侵害。

福州两“榕树门”

气根与拱门“争位”

古榕与古建筑常是“天生一对”,行走在街巷古厝里,古榕的气根透映着光阴,就如有着长长胡须的老者,令人赏心悦目。但榕树根须生长会嵌入建筑,与其融为一体,最终可能会崩解建筑结构。这种古树与古建筑“相爱相杀”的情景,在城市景观中并不鲜见。

乌山公园与梁厝街区各有一扇“榕树门”。据乌山附近的居民回忆,原先乌山“榕树门”的气根下确实有一座拱门,但榕树的生长崩解了拱门;梁厝的“榕树门”则用气根护住了拱门,两侧的围墙却在历史的长河里隐没尘埃。

福州人喜好在厝中种树,植树遮阴,改善水土,也令古厝更宜居。当一棵树成长于厝居之间,对于古树名木的保护,就不再是仅仅保护一棵树,而是在保护一种人文环境。

不仅是古榕,古厝中的各式花木同样承载诸多人文记忆:名噪一时的仓山区禅臣花园,种有棕榈树、绣球花等奇花异卉,并建有凉亭,保存至今的几株南洋杉为德国商人1897年引入栽植,像一座宝塔高高耸立。

朱紫坊“龙墙榕” 把古厝照壁“吃”了

古树与古建“互相成就”,共同营造了榕城街巷的许多精彩奇观,但也让人们对古建的维护大伤脑筋。除了肆意生长的榕树根须,落下的树叶也会对古建造成困扰。腐烂的陈叶落于屋顶,形成腐殖质,利于屋顶野草的生长。南方气候温暖潮湿,四季如春,野草茂盛的根须会对屋顶造成损伤,因此常需除草,屋顶也需定期修缮。

福州文庙保管所所长林立杰就向记者谈及,文庙院内之所以少有树木,一部分原因就是担心腐殖质对屋顶的伤害,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文庙的景观缺少了一点生机与活力。与文庙邻近的朱紫坊河沿则是福州古榕最密植的地方,许多树树龄高达百年。坊中最著名的一处榕树奇观“龙墙榕”,树龄逾千年,裸根长成一堵墙,铁干虬枝,宛如蟠龙腾跃,极具观赏价值。但陈朝军说,龙墙榕的裸根之下,原先其实有一堵照壁。但日久年深,蔓延的树根竟将照壁“吃”掉了,自己取而代之,成为了古厝的照壁。因此,古建与古树的层层纠葛,总是“剪不断,理还乱”。

星安桥桥树共生问题 曾引专家“会诊”

当古树生长威胁到古建安全,在力争最大程度维持原状的前提下,保护重要性更轻的有时要为保护重要性更重的适当让道,以尽量保持古迹应有的样貌和健康状态,最大限度地延续其历史真实性和完整性。

去年9月,由福州市文物局牵头,文物专家、园林专家、上下杭景区负责人、市民代表等齐聚召开恳谈会,为上下杭三捷河上的星安桥桥树共生问题“诊脉”。修缮方案设计单位最终根据各方意见,形成了《福州市台江区星安桥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

近日,修缮工程已进场施工,对寄生于古桥的50年老榕进行修剪移栽,恢复星安古桥的健康建筑结构,这就是在遵循文物保护的“最小干预”原则。

□他山之石

精准施策

让古树古建和谐共生

2014年8月18日,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内,一棵200多年的古枫树因内部腐朽和连日暴雨折断,导致大成殿建筑部分垮塌,当场3人被压,造成一死二伤的悲剧。此后,湖南省文物局下发通知,要求全省排查文博单位内的高大乔木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整改。对于暂时不能消除安全隐患的设施和地区,禁止使用或开放。

地处江苏苏州古城核心的定慧寺有两株200余年的古银杏,树形挺拔、枝繁叶茂,每到秋季银杏叶黄时,吸引众多游人拍照打卡。随着时间推移,古银杏根系蔓延,部分离土表较近,已将周围的花坛、铺砖拱起,甚至导致旁边大殿建筑的台阶、门槛、门框等发生变形,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去年1月,寺院管理方向姑苏区绿化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希望对古树根部进行处理,减少对古建筑的影响。

接到申请后,姑苏区绿化管理部门立即会同古树养护单位,多次对现场进行踏勘,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制定处理方案。由于直接切断拱起的根系将影响古树长势,本次方案采取对拱起的根部进行横向削薄的处理方式,尽可能保留根系的覆盖面积,保证树木正常生长所需的养分。此外,将在实施过程中做好切口创面部位的消毒防腐处理,然后掏空根系下方的土壤,将根向下压后填入疏松的营养土,利用根系趋肥性促使其向四周及下方生长,并同步对树冠进行适当修剪,保证树势平衡。

姑苏区绿化管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古树和古建筑都是古城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将立足古树名木日常管理,遵循“整体保护、最小干预”的原则,不仅让古树“老有所养”,也要让古树和古建筑二者和谐共生,推动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姑苏晚报 央广网 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