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江方方 文/图
近日,入驻福州高新区仅一年的宽腾(福建)医疗科学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福建首台大孔径CT设备正式下线,填补了福建大型医疗影像设备空白,推动福建医学影像设备国产化替代走在全国前列。
昨日,记者从福州高新区了解到,同款产品已经投入医院使用,获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孔径更大,全球少有
不同于人们传统认识中用于检查诊断的CT设备,这台福建智造的CT设备进行了专门的“增肥”。它的孔径达到了80厘米,全球少有。
为什么要把孔径扩大?“这样更适合国人临床检查的需求。”在宽腾(福建)医疗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介绍,中国患者的肿瘤可能更多来自肺癌、肝癌、结直肠癌等,在临床检查时,常常需要特殊摆位。目前,国内外使用的CT孔径多数为70厘米至75厘米,大孔径可以让患者在接受检查时更加舒适。
据介绍,这对于医生处置复杂手术、精准判断患者病情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可检查可化疗,更适用于基层医疗市场需求
除了孔径大,工作人员对甘宁Q576CT设备如数家珍:这台设备相当先进,可定制化高清肺筛检查方案,保证三步就能完成肺筛检查;其极致四重低剂量扫描,足以从根本上减轻辐射伤害,降低对比剂用量,又能提高显像准确率,可充分满足放疗科影像检查的各项要求。”
“对于一些基层医疗中心来讲,他们可能更多地希望是一台设备可以用于不同的场景,比如说既可以用于日常的门诊,也可以用于急诊,同时还可以做一些放疗的定位。”宽腾(福建)医疗科学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卢仲钊介绍,相对于大医院的“专机专用”,基层医疗市场的需求更多的是“一机多能”。
作为医疗检查和治疗的“视觉器官”,医学影像设备在临床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我国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及医疗分级诊疗制度的逐步推进,医学影像设备逐步从大城市大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渗透。
为满足基层医疗市场需求、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宽腾医疗在产品创新上有的放矢。宽腾生产车间内,磁共振成像系统(MRI)、通用X线成像设备(GXR)等产品也正在加紧整装。在卢仲钊看来,客户“抢”的不仅是刚下线的CT,更看重企业提供多种数字化医疗影像设备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目前,宽腾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已近90%,实现了从实用经济型到高端领域的机型全覆盖。
国产自主创新,改变同类型产品依赖进口的历史
卢仲钊告诉记者,以前CT机主要依赖进口,当下CT的国产化替代率已经超过了65%。
“我国每年CT设备的市场需求量大概稳定在7000至8000台之间,今年在‘以旧换新’等政策推动下,需求量将进一步扩大。”卢仲钊在分析国内市场时表示,受疫情、竞争以及供应链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现在对于国内很多医学影像企业而言,以往那种单纯依靠国际采购来满足整机需求的方式已经不再适用,需要逐步建立起自我研发、自我生产、自我供应的能力。
据介绍,目前这台刚刚下线的甘宁Q576CT是进口产品所不具备的,在32排领域实现了超大孔径的突破,优于进口产品,给临床应用商提供了更多可能,解决了临床的难题。
近年来,宽腾医疗正逐步打破国内高端影像核心技术缺乏的被动局面,在MRI领域,自主研发谱仪技术、梯度技术;在CT领域,自研长时间连续曝光大功率CT高压核心技术、成像物理及算法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