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从镇馆之宝 读懂宋元中国

泉州湾宋代沉船,是海交馆的镇馆之宝,为研究中国海外贸易史、古代舟船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日前,“泉州湾宋船出土50周年纪念展”获国家文物局主题推介

泉州湾古船陈列馆,是游客到泉州打卡点之一

泉州湾宋代海船复原模型

出土的香料

泉州湾宋代海船考古挖掘现场

出土的宋小口瓶

N海都记者 吴日锦 林良标

近日,国家文物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名单公布,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简称“海交馆”)“半个世纪的守护:泉州湾宋船出土50周年纪念展”入选。

泉州湾宋代沉船,是海交馆的镇馆之宝。1974年,泉州湾后渚港发掘出沉睡了700余年的宋代沉船。当时,这艘出土的宋代海船轰动世界,船上出土了香料、药物、铜铁钱等十四类文物,为研究我国造船航海技术和海外交通与贸易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1984年,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参观泉州海船之后,盛赞“这是中国自然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走出去参展,引发一波“泉州热”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陈颖艳副馆长介绍,它是新中国第一次大型木船的考古发掘工程,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已出土的唯一海外归航的古沉船。无论是对于中国海外贸易史,还是古代舟船史的研究,泉州湾宋代海船都是重要的历史坐标。

1979年,海交馆历史上的第一个固定展馆,位于古城开元寺内的“泉州湾古船陈列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这里成为读懂宋元中国海上贸易史的重要章节。

这几年,以宋代海船为主题的“福船展”不断走出去:2023年7月25日,在泉州申遗成功两周年之际,“福船的故事:从泉州驶向马六甲”在泉州和马六甲举办双城展,串联起两座世界遗产之城的航海商贸历史。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福船的故事:郑和由此向大海”展览在甘肃玉门市博物馆举办,在当地引发一波“泉州热”。

系列活动,见证文博人的半世纪守护

“它醒来这五十年,既是宋船当世展示的五十年,更是所有见证者的半生守护。”陈颖艳告诉记者,今年恰逢泉州湾宋代海船出土50周年,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策划了这个主题展览,聚焦泉州宋船出土后这50年所发生的故事,以亲历者的视角展示宋船的发掘、保护与成长陪伴。

据介绍,主题展览分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汇聚精心采集的人物访谈和历史资料,通过亲历者的影像讲述,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质朴年代宋船的发掘过程,以及半个世纪以来博物馆人对古船的默默守护。第二部分展示50年来不同历史时期一代代文物保护者对泉州宋船保护的方法、设备、成就和历史等。第三部分展示与韩国新安沉船的对比资料。泉州海交馆与韩国新安沉船(元代泉州造的海船)的收藏单位——韩国国立海洋文化财产研究所,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展览合作,推动中国福船和海洋文明的宣传。

展品有50年来古船保护仪器设备、中外海船、古籍、手稿等,它们分别穿插在不同章节,点缀、烘托、丰富着泉州曾经辉煌的航海历史,以及泉州人50年的坚持守护。

“此次展览以大量的音像资料、文物和展品为引导,结合多媒体数字沉浸技术再现中国古船出土和保护50年的历史,激发观众身临历史之境的观展乐趣。”陈颖艳说,今年以来,海交馆正在围绕主题,紧锣密鼓地策划纪念展、文创大赛、主题研讨会、研学夏令营等系列活动。主题展览将于今年国庆节期间,在开元寺内泉州湾古船陈列馆馆区正式与大家见面,目前泉州湾古船陈列馆正闭馆修护。

延伸:

韩国出土的中国古船或是泉州制造

对于宋元时期中国造船拔尖技术和繁盛海洋商贸的佐证,远不止泉州出土的这艘宋船。在韩国木浦市的研究所里,展陈的一艘元代中国古船无声诉说着东方大国彼时的鼎盛。

1975年,韩国渔民在朝鲜半岛西南部新安海域发现一艘中国元代沉船,后来韩国方面以发现地“新安”命名了这艘中国古船。沉船里发掘出了2万多件青瓷和白瓷,2000多件金属制品、石制品和紫檀木,以及800万件重达28吨的中国铜钱,沉船上有个铜制秤砣刻着“庆元路”字样。沉船的发现,对了解元代中国的海外贸易情况、瓷器的生产和输出以及航线等,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据陈颖艳介绍,这艘元代中国古船的造型结构和泉州的宋船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韩国方面的专家也认为该船建造自泉州的可能性很高。出土于泉州的宋船和出土于韩国的元代中国古船都出土了大量的铜钱,知名学者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有一期节目认为,宋代的铜钱地位相当于今天的“美元”,国际市场交易时只认大宋的铜钱,以至于铜钱在当时也成为一种走私品。

明年,韩国新安沉船也将迎来发现50周年。去年11月4日,韩国国立海洋文化财产研究所的展陈团队到访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商谈筹备“新安船发掘50周年纪念国际交流展”以及进行国外展览资料的调查。

(本版图片由海交馆提供)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