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沈舜枝
鞋子上长骨骼是什么样的?安踏“人工骨骼”科技就是在鞋底装上电机、“人工骨骼”碳纤条、蓝牙等部件,通过人工骨骼碳纤条在鞋底前后的伸缩,改变鞋底的软硬度,适应不同场景对于鞋子不同功能需求,旁人可以通过APP实时收集穿鞋人的运动数据。这双有“脊梁”的鞋子上集成了安踏多年来多项科技创新,也代表着安踏创新研发的方向:专业化,科技感。作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第一品牌,安踏近十年研发投入超过60亿,2023年更是超16亿元。
作为一个民族品牌,安踏以助力中国体育发展为使命,将积极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指引,把创新当工作重点,认真研究消费者需求,提升产品创新力和竞争力,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努力赋能爱运动的消费者。
用创新力为中国体育护航
安踏的人工骨骼科技研发项目始于2022年的3月,旨在让运动员体验从未被满足的功能体验,更科学健康地运动。目前正在着力解决电机、电池对整鞋重量的影响、蓝牙的稳定,及成本控制等问题,这些问题都解决以后,不只专业运动员,普通人也能享受到这款极具科技含量的运动鞋。
多年来,安踏除了内部项目创新,也完成了多项国家队“定制”研发需求。北京冬奥会,安踏为钢架雪车比赛运动员提供滑雪服、速滑比赛提供装备,运用了冰上鲨鱼皮,不仅能减轻风阻,也能减轻冰刀碰到身上带来的伤害。“我们研发装备,既要助力运动员取得好成绩,也要想办法保护他们不受伤害。”安踏集团运动科学实验室副总监郑志艺说。
多年来,为护航中国运动员,安踏专项研发许多运动装备:2005年,安踏为中国篮球运动员专门研发设计的CBA专用比赛装备,是国内运动品牌第一次按照篮球运动前锋、中锋、后卫等位置的力学特点设计的CBA专业篮球;2020年为中国举重队研发能承重1吨的举重鞋;2021年为马拉松运动员研发带前掌科技前掌之王C10Pro冠军鞋。还有为体操队研发的3D立体剪裁的体操服;采用“爪”式抱紧系统的拳击鞋、快速吸汗速干的空手道服等。
除了专业运动,安踏也致力于通过创新提升民族品牌竞争力、推动行业发展,特别是“安踏膜”的研发,让国产冲锋衣告别“卡脖子”,可以说是为国产运动鞋服行业立起脊梁。由于冲锋衣面料技术含量高,长期以来,国产高峰冲锋衣都依赖国际品牌面料。2021年,安踏和东华大学联合成立创新研究院,正式启动“安踏膜”研发,目前已迭代至2.0版本。据介绍,1.0版本的安踏膜在性能上已经比肩国际顶尖防水透湿材料,相比第一代,2.0版本在保证防水透湿性能的同时,强化了环保和运动舒适性。
“创新是企业生存之本。没有所谓的传统产业,只有不创新的产业。有强大生命力的企业,必须有持续的创新能力。”安踏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十年,安踏集团的创新投入已超过60亿元。
数字化改造 打造智慧工厂
强大的创新力需要强大的制造力支撑和实现,安踏通过数字化改造重塑物流、生产流程,构建线上线下一盘货体系。
安踏位于厦门同安的智能工厂采用行业首创的从布片到成衣的全品类、全流程贯通式生产方式,实现了一条生产线可同时制作超50种品类、成千上万件服装。
智能工厂车间里,一件服装从挂片、布料缝制、整烫到最后的成衣包装,全部都在吊挂系统上完成。吊挂系统最小的单元衣架,由齿轮推动在数公里长的线路上运行,穿梭在楼层与楼层之间。而这个小小的衣架,却是有“大脑”能指挥生产的。半成品服装进入作业区时,会根据衣架内置的芯片识别其款式及工艺,自动流入不同小组进行加工。
数字化改造后,利用智能化排单系统,工厂将订单分解到每道工序、每个小组,借此可以提前30天测算哪条线将会出现产能空缺,提前做好预案。工厂从以往的被动接单,转变为主动找供应链要订单。
数字化实现了集团内部信息实时共享,集团总部得以成为决策中枢,集体统筹采购、新品策划、生产、物流等在内的所有环节。
企业创新需要人才支撑,多年来,安踏引进大量人才,包括材料研发、运动科技、人体工程等方面专家。如今,安踏的科学实验室拥有接近数百位博士、硕士等专业人才,包括德国、美国、西班牙等国家的专家。目前,安踏已在国内及美国、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地建立全球设计研发中心。其中,安踏运动科学实验室已累计申请国家专利超180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