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赓续古城文脉 润泽莘莘学子

南安文庙大成殿内的孔子雕像落成揭幕,6月10日前文庙临时开放,学子、游客等可前去参观

南安文庙大成殿内的孔子雕像落成

南安文庙一期工程航拍图 (苏鹏峰/摄)

大成殿前月台上的一整块“丹陛石”被完整保留

N海都记者 董加固 杨江参 文/图

近九百年来,泉州南安文庙几度荒废,甚至被用于种菜、晒谷,令人惋惜。好在,近年来得到重新修缮(本报2022年10月25日A06版、2023年5月26日A05版曾作相关报道)。近日,南安文庙大成殿内的孔子雕像落成揭幕,一期工程也即将圆满收官。6月4日中午,记者前往探访,从负责南安文庙修缮工程的南安市文体旅集团获悉,目前南安文庙临时对外开放,6月10日前,游客、市民、学子等可在工作时间前往参观。

文脉传承不息

鼓励高考学子

走进南安文庙,大成殿恢宏的气势扑面而来。大成殿坐北朝南,殿前是月台和前埕,前埕东西两侧是东庑和西庑,再往前是大成门和庙前广场,构成了一期工程的“大成殿组群”,占地约1900平方米。

站在庙前广场上,只见“义路坊”“礼门坊”两座牌坊伫立左右,上有双龙、卷草等装饰。来到文庙大成殿,正中“万世师表”牌匾下是孔子坐像。在孔子雕像左右,伫立着复圣颜回、述圣子思、宗圣曾参、亚圣孟轲四位儒门圣贤站像。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雕像呈金黄色,材质为脱胎漆器。东西墙上,则刻有冉耕、宰予、冉求等“孔门十二哲”。

抬头仰望,除了“万世师表”,还可看到“生民未有”“与天地参”“圣集大成”等仿制的清代皇帝为文庙的题词。

南安文庙现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南安文庙近九百年来几度沉浮,如今在临近高考时开放,意义非凡,对高考学子们来说,不失为一种鼓舞。

“女儿过几天高考,这次南安文庙对外开放,可以带她去拜拜孔子像。”47岁的李女士高兴地说道,准备到文庙祈福,期待女儿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

“南安文庙跨越近九百年的时光,一定要带孩子去看看!”市民陈女士表示,此前一直都有关注海都报对南安文庙复建的相关报道,周末将带孩子一同前往文庙,亲身感受南安文脉的传承不息。

也称“南安学宫”

是闽南始建最早的孔庙

记者了解到,南安文庙初建于北宋靖康年间(1126—1127),距今已有近九百年,规模浩大,建筑风格别致,门口广场铺有八大格石板,隐喻丰州城内外有八铺,并有四十六格的“稳龟桥”,象征南安共有四十六都(地名)。这是闽南始建最早、曾经规模最大的孔庙,也称“南安学宫”。朱熹、郑成功等一大批文人志士都曾在此就学。

南安文庙历史上屡废屡兴,共有修建碑记15方。2022年,南安文庙再次启动修缮。如今,南安文庙一期工程已进入设施、设备调试的最后阶段,即将圆满收官。

“二期工程将修复明伦堂、朱子祠和学前广场,占地面积约3612平方米。”南安市文体旅集团南安文庙项目负责人王鸿鹏透露,二期工程相关工作正在酝酿筹备中。

目前,南安文庙的东庑和西庑内部尚未展陈物品。王鸿鹏表示,近期将开始对东西两庑展陈进行深化设计,围绕南安教育史话布设相关展示。

□现场

两块黑板见证办学历史

走访中,记者看到镶嵌在南安文庙西庑墙上的两块黑板,引起几位前来参观的老者兴趣。

“当时,老师就是用这样的黑板给我们上课。”家住附近的黄阿伯回忆,他年少时,在南安文庙的所在地上过民校,教室就是后来被拆除的东庑。

南安文庙又称南安学宫、南安县学,两块黑板的存在,恰是南安文庙在当代仍用于办学的例证。1960年,泉州农业中学在南安县学办学;1971年,北峰中学初中校在南安县学成立;1975年,北峰招联小学成立于南安县学现址。

王鸿鹏介绍,保留黑板,也是希望能如实地记录历史。

南安文庙修缮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地保留历史的痕迹与底蕴。在大成门的内饰及木构中,有百余个榫口是清代雍正年间的旧物,在修缮过程中,施工团队以此为基础进行补配,以使规制完整。同样被保留的,还有大成殿前月台上的一整块“丹陛石”,上有元代风格三爪龙雕。

王鸿鹏表示,古代南安文庙每逢重修重建,工程完毕后都会立牌,以纪其事、说其难、表其功。目前,南安文庙现存古碑8方,其中6方分别位于大成门东、西耳房以及东庑、西庑相接的墙体中,另2方位于规划中的二期工程场地内。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