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4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要简单,来惠安”

营商环境大提质的“惠安实践”

开展“轻骑兵”“大篷车”直达镇、园区、企业项目活动(县行政服务中心供图)

税惠赋能农企发展(惠安县税务局供图)

惠安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邓文祥/摄)

国家电网福建电力“双满意”(惠安海丝之光)共产党员服务队走访石大胜华(泉州)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用电需求,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兰伟强摄)

惠安县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邓文祥/摄)

N海都记者 吴日锦 林良标

办实事砥砺为民初心,开新局扛起历史担当。

作为全县的“一号改革工程”,通过全面实施营商环境“1+17”优化提升行动,惠安近3年来累计兑现惠企资金18.9亿元,推动开办企业、政策兑现、政府采购、市场监管等重要指标跻身泉州前三,县域新登记经营主体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全县上下激发出一股看得见摸得着的创业创新旺盛活力。

今年,惠安又先人一步,喊出了“要简单,来惠安”的硬核口号。这句口号背后又有着怎样坚实的支撑?一起走进惠安,看这份硬核担当背后的“惠安实践”。

书记、县长亲自抓的“金字招牌”

“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营商环境。”今年5月9日,在惠安县召开的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惠安县委书记王春雷、县长庄稼祥向全社会公布了“简单惠安”的新标准,两位主官再一次用行动证明了在惠安,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县委书记王春雷看来,要让企业享受到不一样的惠安速度、惠安温度;要做到“钱等项目”“地等项目”“配套等项目”。县长庄稼祥的眼里,“营商环境,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在精准发力中,让客商感受“拿地即开工”“五证齐发”等具有惠安特色的审批服务,树起“要简单,来惠安”的“金字招牌”。

解决企业的烦心事

践行唯实求真,服务直击痛点。

今年以来,惠安推进“政务服务门牌”项目,方便企业群众通过扫描门牌、二维码标识获得就近办、同城办、网上办、视频办、线上帮办、线下代办等全方位的政务服务指引。围绕企业和群众关注的企业开办、住房出行、社会保障等领域,将各部门独自受理的高频服务事项,集成为群众眼中的“一件事”,实现更多事项“免申即办”“掌上办”“码上办”。

惠安还推行市场主体通过专项信用报告(无违法记录证明版)替代办理无违法记录证明。鼓励在“信易+”场景中积极开展创新应用,倡导各类经营主体在政府采购、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等事项中主动使用专项信用报告,让守信主体受益于信用带来的优惠政策。

有资源型企业告诉记者,单单一项“企电保”就让企业实实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助力企业节能降本增效。而干部们说:“企业的烦心事少了,发展的向心力就大了。”

大篷车来了,跑腿事少了

企业办事跑腿多了,不但腿痛,心也“痛”。只要服务接通,自然一通百通。为了这事,该县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还真的没少花心思。这不,政务服务“轻骑兵”“大篷车”应运而生。

他们会同县发改局、工信局、工商联、各镇主动联系相关企业、项目业主和行业协会代表,每月定期收集在办理行政审批服务过程中需协调解决的“堵点”“痛点”问题,分类整理,形成问题清单,并于每月8日前将各镇各部门问题清单及上月协调情况表报送县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逐月推进落实。

“轻骑兵”“大篷车”从项目建设和企业需求出发,让“坐等服务”变成“靠前服务”,送政策到企业、项目单位,宣传惠企政策,指导政策申报;送服务到企业、项目单位,了解企业、项目单位发展过程中碰到的问题难点,帮助企业化解堵点,切实把“快、优、实”贯穿到审批服务过程中,真正做到问题“零存量”、审批“快速办”。

他们还利用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泉州政务服务旗舰店设立网上的“项目审批轻骑兵”和惠安行政服务公众号的“纪企直通码上督”模块,线上收集企业和项目建设的审批服务诉求,开展线上咨询服务,持续提升“问询精准率、响应及时率”。

难怪采访中,不少企业行政办事人员告诉记者:“‘大篷车’来了,跑腿事少了。”

“简单”清单暖人心

为企业办实事,弄清企业的“急难愁盼”,离不开俯下身子体察实情,贴近群众访民意。

今年以来,惠安开展深度拓展“千名干部进千企 一企一策促发展”活动,领导干部带头深入一线,为企业解难题,组织营商环境监督员、体验官查实情、说真话,切实当好营商环境“测温仪”“监视器”“传声筒”。

产业链上党旗红,营商服务标杆显。在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动中,惠安县在过去举措的基础上,又接续推出147项务实举措,通过强监管促公平、强法治稳预期、强开放提质量、强服务增便利、强改革抓创新等五大方面着手,不断优化制度创新和服务供给模式,推动惠安县优化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