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7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老人反复胸闷气短 医生巧换“心门”

确诊主动脉瓣重度狭窄,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医生提醒,出现乏力、胸痛等症状及时就医

N海都记者 刘薇 通讯员 王炳才 彭芳展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主动脉瓣狭窄是老年人中最常见、最严重的心脏瓣膜病,危险性高。当瓣膜这扇心脏的“心门”出了问题,若患者因高龄或基础疾病无法开胸治疗,该如何“修补”呢?

近日,泉州一位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九旬老人,就被医生们巧手修复了。

走路喘不上气 甚至夜里只能坐着休息

如果说我们的心脏是一所房子,那主动脉瓣就是连接心脏和大动脉的一扇门,是心脏最重要的瓣膜。这扇“心门”一旦出现问题,将危及生命。

泉州90岁苏爷爷(化名)就因为这扇“心门”故障,近几年来反复胸闷、气短,逐渐加重发展到走几步就喘不上气,甚至夜里只能坐着休息。苏爷爷曾多次就诊,被诊断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医生均建议进行手术治疗。然而,家人考虑老人年龄大、手术风险大,一直犹豫不决。直到最近,苏爷爷再次因为夜间不能平卧休息、下肢浮肿明显、腹胀,前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

经检查,苏爷爷的主动脉瓣重度钙化、重度狭窄,心衰指数明显升高。心血管内科王耀国主任医师告诉家属,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心绞痛或晕厥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病情将迅速进展,随时有猝死风险。

手术很成功 老人终于呼吸通畅了

据了解,现有药物治疗对于主动脉瓣狭窄效果有限,通过外科手术更换瓣膜是目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外科手术需要进行开胸、心脏停跳、体外循环等操作,创伤大、风险高,尤其对高龄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而言,难度更高,风险更大。

福医二院MDT团队专家会诊讨论,并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采用不开胸、创伤更小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王耀国介绍,这是一种微创瓣膜置换手术,手术不需要开胸,是通过股动脉等外周血管穿刺,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位置,完成人工瓣膜植入,从而恢复瓣膜功能。

近日,在医院心血管内科、超声医学科、麻醉科、影像科、ICU等多个科室的默契配合下,仅1.5小时就完成这台手术。

术后第二天,苏爷爷就恢复正常活动和进食,胸闷、气短的症状明显缓解。他高兴地说:“现在呼吸通畅,活动也不气短了,脚也不肿了,终于睡了个安稳觉。”

提醒: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作为老龄化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心脏瓣膜病并不少见。其中,老年性主动脉瓣膜疾病较为常见,该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造成老年性主动脉瓣膜疾病的病因有很多,但主要是因为老年性退化,就像设备零件老化了,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对于高龄、身体虚弱的患者,并不适合外科开胸。”福医二院心血管内科许朝祥主任医师介绍,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开胸换心脏瓣膜手术逐渐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技术。

许朝祥主任医师提醒,老年人在日常活动中,如出现乏力、活动耐受力下降、胸痛、呼吸困难、晕厥、眼前发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心脏超声检查,明确判断是否是主动脉瓣发生病变。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