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5月开始逐渐增多,7月到9月将是高发时期

预防登革热 “防蚊大招”请收好

随着夏日的脚步渐近,气温不断攀升,蚊虫也开始频繁出没。然而,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一个“隐形杀手”正悄然来袭——登革热。作为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登革热在我省即将进入疫情高发期。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不仅要提高警惕,更要做好防蚊措施,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如何有效预防登革热,守护我们的健康家园。

人与人不会传播 被携病毒的蚊子叮咬而感染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被携带有登革病毒的蚊子叮咬而感染导致。它在我国的传播路径清晰而独特——由境外输入引起本土传播,并在夏秋季这个温暖的季节里大肆流行,一般5月份开始逐渐增多,每年的7月到9月是高发时期。登革病毒只寄宿在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这两种“花斑蚊”身上,它们通过叮咬人体,将病毒悄无声息地传递给健康人。

值得注意的是,登革热并不会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它的传播路径始终遵循着“病人/隐性感染者→蚊→健康人”的规律。隐性感染者是指部分人感染登革病毒后,病毒在血液中存在但不发病。而且,感染登革病毒后,人体会对同型病毒产生持久免疫力,但对异型病毒却无能为力,若再次感染不同型病毒,可能导致临床症状加重。登革热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目前全球最严重的病媒传播疾病,在我国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

感染后可“热、痛、红、疹” 及时就医对症处理

登革热的症状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热、痛、红、疹”。一旦被带有登革病毒的蚊子叮咬,经历潜伏期一般为2~14天,多数5~8天后,短时间内出现高热,伴有头痛、眼眶痛及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等症状。此外,还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皮下或黏膜出血等。而皮疹则是登革热的典型症状之一,它通常分布在四肢躯干或头面部。

然而,登革热的症状并非仅此而已。在病程的第3~8天,可能会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球结膜水肿、胸腔积液和腹水等症状。重症患者甚至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呼吸困难、谵妄抽搐、昏迷、少尿或无尿、深度黄疸等严重脏器损害的表现。登革热没有特效药,面对这些症状,我们要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尚无登革热疫苗可用 要有效避免被蚊虫叮咬

我国目前尚无登革热疫苗可用。面对登革热的威胁,避免蚊虫叮咬和有效杀灭蚊虫是登革热最为有效的防控措施。

首先,要清除积水,盖紧贮水器皿,确保所在区域没有积水,及时清理垃圾,防止蚊虫滋生。其次,在居住场所安装纱门纱窗、通道装上防蚊网;在睡觉时挂设蚊帐、使用灭蚊灯或点燃蚊香驱蚊。

此外,在户外活动时也要做好防护措施。在皮肤裸露部分涂上驱避剂或驱蚊花露水,尽可能穿浅色长袖衣长裤都能有效减少蚊虫叮咬的风险。同时,要避免在“花斑蚊”出没的频繁时段(早上8、9时,傍晚5、6时)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最后,我们要早发现患者,并对患者实行防蚊隔离措施。如果您在国外期间或者回国的两周内出现了以上提到的症状,要及时去医院,主动向医生说明出国史或旅游史,有无被蚊虫叮咬,以及同行人员的健康状况,以便医院准确诊疗,疾控部门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总之,想要避免感染登革热,最重要的还是要从源头防止被蚊虫叮咬!

(本文由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促进所林竹撰稿)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