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新型网络暴力“开盒挂人”亟待整治

N央视

“人肉搜索”泄露隐私,危害不小,但现在还有一种相较于“人肉搜索”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网络暴力行为,那就是网络“开盒挂人”。“开盒挂人”是一种新型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行为,是指不法分子恶意公开他人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社交账号等个人隐私信息,煽动网民进行攻击谩骂。遭遇过“开盒挂人”困扰的有公众人物,也有普通民众。“开盒挂人”行为亟待整治。

暴力行为不仅在网络上 还会延续至现实生活中

小李很喜欢某款网络游戏,经常在网上发布视频,分享自己的游戏经验。一天,他突然收到了一位陌生网民发来的图片,图中标出了他的照片和家庭地址,手机号也被作为一个“教育热线”公布在网上。但小李并不认识对方,他不知道对方要做什么,感到很担心。小李说,信息泄露后,不断被各种电话、短信骚扰,白天晚上连续不停。不堪其扰的小李只能暂停使用这个号码。但对小李的骚扰并没有停止,有不明身份的人在他经常活动的网络平台上发布了很多侮辱他的视频,并多次提到他喜欢的那款游戏。小李猜测,可能在玩游戏时和对方有分歧。

小李遭遇的这种网络暴力被称为“开盒挂人”,指的是一些不法分子盗取他人信息后,随意在网上散布。一个个身份信息像魔盒一样被打开,而更多的不法分子则利用这些隐私、信息,肆无忌惮地骚扰像小李这样的“被开盒者”。而许多受害者都和小李一样,并不认识这些盗取、散布他们信息的“开盒者”,甚至许多人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开盒”。

小叶是一名网络主播。一天,他的一位“粉丝”发私信告诉他说,有人在网上发了小叶的真实姓名和手机号,还计划组织网民给他打骚扰电话。不久之后,他就接到了不少骚扰电话。小叶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了对方,他没有理睬,想息事宁人尽快让事情过去。可不久后,对方又将他女朋友的名字和照片发在网上,并调侃女孩的容貌,这给小叶的女朋友带来了严重的心理伤害,需要接受心理治疗。

“开盒挂人”这种新型的网络暴力给“被开盒者”带来了难以愈合的伤害。其暴力行为不仅在网络上,还会延续至现实生活中,给受害者造成更直接的伤害。一位“被开盒者”告诉记者,他的家庭住址被人发布在网上后,他陆续收到了一些陌生人寄来的不明物体,其中还有化学品。

“开盒者”把它当生意 提供“专门服务”

那么,这些人为什么要在网上散布别人的信息、隐私,甚至进行攻击、威胁呢?这背后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开盒者”,仅仅只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把曝光别人隐私当成释放压力或者取乐的手段;有的“开盒者”则是为了吸引眼球,获取流量和更多“粉丝”。

一名嫌疑人严某告诉记者,这类为赚取流量而“开盒”别人的“开盒者”,通常有自己专门的小圈子。平时,他们会在各类社交平台上找寻“猎物”,还互相分享信息。对于他们来说,被“开盒”的人越有名,越能提升自己在网络上的热度。于是,许多名人、网红就成了他们的目标。

在杭州警方最近破获的一起“网络开盒”案件中,有一百多名受害者是网络主播,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主播桃子就是其中之一。

桃子:“有一个‘粉丝’私信我说,看到了我的个人信息,有我的身份证、家庭住址,还有电话。莫名其妙就被人‘开盒’了,后来,经常有人在深更半夜休息时间打我电话,而且都是一些偏向于骚扰性质的。”

还有一些“开盒者”,把“开盒”变成了一门生意,为一些想“开盒”别人又不懂技术操作的人提供专门的“开盒”服务,收取费用。相比过去的网络曝光个人信息行为,这种“开盒”危害更大。

制造矛盾、挑起纷争 诱网民去“开盒”别人

为了让更多网民参与到“开盒”当中,“开盒者”经常在网上制造矛盾、挑起纷争,引诱网民去“开盒”别人。这个方法不仅给嫌疑人江某和他的同伙带来了不小的收益,也让他们身边聚集了一批热衷于“开盒”别人的网民。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如何骚扰攻击他人,还会向一些网络团体宣战,以成功“开盒”来彰显自己的神通广大。一份“开盒者”所谓的“作战方案”上面赫然写着“公布其成员户籍取乐”。

此外,为了让“开盒”行为更具杀伤力和影响力,一些“开盒者”在曝光别人隐私后,还会设计一些更恶俗、猎奇的行动,吸引网民围观。一名“开盒者”在清明节时,去“被开盒者”家附近焚烧对方的照片,并做成视频在网上发布。

这样充满戾气的视频确实吸引了不少网民围观,有不少人发表恶意评论,这让“被开盒者”近乎崩溃。这些恶劣行为让网络空间充斥着暴力和戾气,严重污染了网络生态。

建议:

多措并举 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针对“开盒挂人”这种新型网络暴力,近期公安机关加大对其打击力度,以维护网络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经过调查取证,成都警方对“开盒”小叶的幕后团伙以涉嫌寻衅滋事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成都市公安局龙泉驿区分局民警表示:“案子里面这些嫌疑人,把别人信息多次发布到网上,涉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同时还恶搞性地创作别人的照片和视频,让人们对人家进行嘲笑,以各种骚扰的方式进行线下滋扰,对上百个受害人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包括心理创伤,构成了寻衅滋事的标准。”

2023年9月,《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发布,指出组织“人肉搜索”,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

目前,在公安部统一部署下,公安机关依托“净网”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整治谩骂侮辱、侵犯隐私等突出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行为。从2023年5月到2024年5月,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网络暴力案件3100余起,依法刑事打击700余人,行政处罚3000余人,继续鲜明亮出严惩网暴的态度,彰显以法为器的决心。

“开盒挂人”行为不仅给受害者带来巨大痛苦,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网络秩序,无视道德底线,更触犯法律法规。特别是“开盒挂人”已经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需要从各个环节予以打击,同时要强化保护个人信息的监管手段,网上与网下形成治理闭环,防、惩、治多措并举,才能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