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老年大学里 非遗课成“新宠”

学员们正在吹奏葫芦丝

江爷爷正在篆刻印章

漆扇

N海都记者 郭思琪 吴诗榕 文/图 通讯员 林绿丰

在福州市老年大学的几间教室里,篆刻、葫芦丝、太极拳、漆扇等非遗课程吸引了众多“银发学子”的目光,成为他们心中的“新宠”。近日,记者来到福州市老年大学,与这里的爷爷奶奶们一起感受非遗课程的魅力。

气韵双增,葫芦丝奏响夕阳红

走进教学楼,葫芦丝悠扬的旋律从教室里缓缓流出,学员们手持葫芦丝,指尖在乐器上轻盈地跳跃。一曲奏罢,学员们纷纷将目光聚焦于老师身上。“今天我们复习了《我和你》《映山红》,大家演奏得不错,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新曲子。”有20年葫芦丝吹奏经验的范马荣老师告诉记者,老年人接受能力较弱,一般3节课可以学会一首新曲子,因此,他专门为学员们设计了简单的入门课程,同时还加设了健身中常见的“气功法”,与练习相结合,不仅能够稳定学员的气息,还能让他们的手指和舌头更加灵活。

“我家住在楼梯房4楼,以前一爬楼梯就气喘吁吁,练了葫芦丝之后肺活量渐长,大喘气的‘毛病’好多了。”徐阿姨一谈起葫芦丝课脸上就洋溢起笑容。

悠然鹤舞,感受太极魅力

“白鹤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应该舒展、优雅,那‘白鹤亮翅’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在太极拳课堂上,拥有近30年太极拳教学经验的陈瞻尧老师,运用生动的例子,让学员们更好地理解太极拳的动作要领。为保证教学质量,陈瞻尧老师总是提前半小时到达教室做准备工作,帮助那些有疑问的学员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老年人不像年轻人那样容易吸收新知识,所以我们需要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每一个动作。”

学员陈阿姨告诉记者,上班时就萌生了学习太极拳的念头,但苦于一直没有时间。“退休后,终于有时间来学习太极拳,练习太极拳之后,不但调整了呼吸节奏,还锻炼了四肢协调性,特别好。”陈阿姨透露,太极拳课程报名非常火爆,通常不到5分钟就抢光了。

古稀拾刀,传承千年篆刻技艺

而在篆刻教室里,学员们手持刻刀,目不转睛,除了刻刀触碰石块的沙沙声外,没有丝毫杂音。已经70岁的江爷爷正将全部注意力集中于刀尖,将石块上提前描绘好的黑边一点一点地磨掉。江爷爷告诉记者,篆刻已经传承了千年。“年轻的时候想学篆刻但没地方学,美术系的唐主任知道了,就在今年为我们开办了这门课程,我很开心。”江爷爷说,不上课时,他也经常在家研究篆刻技术,小孙子每次都会上前围观,爷孙俩也因此有了共同话题,增添了不少乐趣。

课堂上,记者注意到,有一部分学员正在设计篆刻的图案,厚厚的笔记本上画满了他们的奇思妙想。教授篆刻的李老师认为,学员们能够保持“玩中学”,不仅能够打发时间,还能结交好友、修身养性。

“黄老师,帮我加一点红色,再加一点紫色。”人头攒动的大厅内,不少学员正在围观漂漆扇的制作过程。在为学员们制作漆扇的,是福州市老年大学漆艺班的黄昱老师。一盆清水,几滴油漆滴入其中,各种颜色在水面上扩散开,再轻轻用筷子搅动出纹路来。黄老师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交流研讨等多种授课方式,让学员深入了解传统漆艺技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以及传统漆艺的发展历程。

“上这门课很有意思,我们可以自由加入不同的色彩,每个扇面都是独一无二的。”学员阿凤说。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