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刘薇
通讯员 何毓慧
近日,一篇《6岁孩子打生长激素:一年长11厘米,频繁生病,找不到病因》的文章在网络火了,引发家长们对生长激素这一药物的众多讨论。
网络上,关于生长激素的说法五花八门。那么,矮小儿童该不该打生长激素?打生长激素会不会有副作用呢?今天,我们邀请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内分泌科郑忠实主任医师与家长们聊聊。
生长激素不等于激素
很多人谈到“激素”治疗,会认为打激素会出现身体发胖、骨质疏松、肝肾毒性等副作用。事实上,人体内激素有很多种类,人们通常认知的“激素”一般是指糖皮质激素。
郑忠实主任医师介绍,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糖皮质激素对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和多种器官的功能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激素之一。但有些疾病必须用糖皮质激素长期治疗时,会减慢生长,长期使用会有向心性肥胖、骨质疏松等副作用。“虽然生长激素也叫‘激素’,但与糖皮质激素完全不同,也不会产生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人体自身分泌的生长激素有一定的分泌规律,夜间深睡眠时的分泌量远远大于白天;在一生中,青春期中期生长激素分泌脉冲的幅度最大、量最多,此后逐年下降。”郑医生指出,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矮小,成年后分泌不足则会导致提前衰老、肌肉减少而脂肪增加(腹型肥胖)、免疫力低等异常。
生长激素使用 有严格诊疗指南和适应症
“实际上,生长激素并不是新药。”郑医生介绍,早在1958年,国外就已经首次使用垂体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生长激素的临床应用已超过60年,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生长发育、烧伤创面愈合、改善备孕女性卵母细胞质量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等多个领域,安全性已得到验证。
据了解,国内外关于生长激素的使用有严格的诊疗指南和适应症。在我国,生长激素获批的适应症已达到12个,包括应用于重度烧伤和生殖疾病的治疗等,已逐步追赶国外应用生长激素的适应症范围,并持续快速发展。
目前,国内使用的生长激素药品根据剂型可分为粉剂和水剂两种,根据注射频次可分为每日注射和每周注射两大类。
释疑1 注射生长激素 会不会有副作用?
矮小儿童家长最关心的是,注射生长激素会不会产生副作用?郑医生介绍,生长激素的副作用主要包括注射部位疼痛、水肿、关节疼痛等。这些副作用多为轻度至中度,且多数患者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症状会自行缓解。
此外,使用生长激素后极少部分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一过性”的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一过性血糖升高、甲状腺功能减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采取对应措施后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需要注意的是,重组人生长激素是处方药品,有着严格的禁忌症和适应症。”郑医生强调,使用过程中,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并定期在儿科内分泌门诊进行复查。
释疑2 生长激素治疗 会不会导致性早熟?
郑医生解释,通常情况下,在安全合理的剂量范围内正确地使用药物,是不会加速骨骺闭合的。生长激素治疗也不会导致孩子出现性早熟。性早熟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提前启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导致性腺发育并分泌性激素,使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可导致患儿生长潜能受损及心理健康受影响。导致性早熟发生的直接因素是性激素,并不是生长激素。因此,生长激素不会加速骨骺闭合,也不会导致性早熟。
“总的来说,生长激素不是神药,不可盲目滥用,但也不是‘洪水猛兽’,不必闻‘激素’色变。”郑医生指出,对于矮小症,生长激素确实是目前唯一有效的处方药,但是必须在正规机构的专业指导下,安全合理地用药、定期监测和复查。
郑医生提醒,家长首先要了解正常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定期监测孩子的生长速度及发育状态,多关注孩子的饮食、睡眠和运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如果孩子出现生长异常的情况,不盲目相信广告以及各类“增高药”,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儿科或者内分泌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