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齐榕 黄晓燕
毛朝青 马俊杰 文/图
6月19日上午8时30分,2024年福建省中考顺利开考。全省报考人数共计104.5万,其中,九年级52.3万人,八年级52.2万人。全省共设置90个考区、622个考点、19781个考场,共抽调考务人员约8万人。首日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考场秩序井然。
19日上午7时30分,福州延安中学考点,考生们有序进入考点。与此同时,在福州各大中学,家长和老师们纷纷上阵,“给力支持”“花式鼓励”,“陪考团”实力满满。家长们有的身着旗袍,寓意旗开得胜,金榜题名。延安中学初三老师们统一身穿红色T恤,寓意红运当头,为考生们送上祝福。在福州第十六中学,设立了气势磅礴的龙门,老师们身着红装笑迎考生。同学们迈过龙门,在“金榜”上留下自己的名字。福州第十九中学考点,学校老师们为考生送上满满的“金榜题名”祝福。
“加油加油!”当天上午7时20分许,石狮市永宁中学的老师们,为考生精心准备了一场简短而温馨的助考仪式。在学校初中部楼下,学校精心准备的充满热烈喜庆寓意的“状元门”前,560多名考生早早来到学校集合。老师们也列好队,与准备进入考场的考生们一一击掌,加油鼓劲。现场处处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和欢声笑语。伴随着老师们的声声祝福,考生们个个笑容灿烂,自信满满地走进考场。
19日上午,随着福建中考语文科目结束,作文题出炉。今年的主题是“探月与看月”,根据两段材料写作文。考试一结束,记者第一时间邀请语文界两位名师进行点评。
2024年中考作文
主题:探月与看月
材料一:20年来,从给月球拍照片,到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陆,再到成功带回月壤,中国已顺利完成“绕、落、回”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为人类月球探索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国探月工程走过20年 九天揽月 探索不止》
材料二:月亮一直是我们遥看的对象,寄托着我们的无尽情思;月亮也是我们探索的对象,承载着我们的无限梦想。
以上二则材料给你什么思考和感悟,请以《探月与看月》为题,写一篇作文。
(以上内容根据考生口述整理,具体内容以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为准)
考生要有时事积淀与文化积淀
点评名师:石修银
福建教育学院基础教育写作中心教授、特级教师
一问:考查什么?
这是一道有点难度的作文题。它除了考查描写、议论等能力外,还有意考查考生平时对时事的关注与积淀。一是要求考生关注时事,尤其是对中国科学探索的关注。二是要求考生要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即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人们在遥看月亮时寄予了诸多想象与梦想的文化。
它还有意考查考生思维的整合与建构能力。考生要从两则材料(“月亮成为人们探索的对象,承载着人类无限的梦想”与中国科学家的探索)和标题“探月与看月”中找到关联性,整合建构成自己的诸如“登月的梦想牵引科学家的探索”“执着坚定的探索让梦想实现”的主题。
二问:怎么写?
可以有三种体式。
一是随笔体。比如想到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遥看的对象,承载着人类无限的梦想,然后想到今天科学家探索月球事业的历程与成功,再写自己探索科学的决心。这样的写作真实自然。
二是故事体。考生可以写自己与家人或朋友看登月成功视频的情景,然后交流月亮承载人类无限梦想的文化历史,接着写交流后的感想、思考。这样,有动作、对话、心理活动,有景色的点染,彰显文学气息。
三是议论体。比如:①提出观点:梦想牵引前行的探索之路。②分析理由。③提出“事实上,今天很多科学探索都与文化有关”,并进行分析。④分析中国文化促成科学探索的原因。⑤提出“今天我们可以从文化中获取奋斗目标、汲取前行的力量”。⑥提出: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该如何做?这样层层推进,逻辑缜密,呈现说理思维的严谨。
三问:这次中考作文,提醒我们什么?
中考作文有时看似很难,但叙事类写作只要能过好两关便觉简单:一是故事的编写关,掌握“起承转合”和“起转转合”两个基本思路。二是故事的拓展关,大多考生写到700多字就难以写下去,因此要学会回忆、联想与梦境等手法,丰富情节与思想,这样文章更厚实,也能较轻松写成。可见,只要平时过好基本关,掌握关键的写作能力,什么题目都不是难题。
今年作文题让人刮目相看
点评名师:薛章辉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组原组长、高级教师
今年福建中考作文题让人刮目相看。考生们面对这样的作文题,如何找准切入点,如何构思、立意?值得期待!
应该来说,今年的中考作文题切合时代特点,考查学生是否关注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包括科研成果)。今年的作文题就是与2024年5月3日发射的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这一热点有关。这是令全世界瞩目的科技壮举。考生必须知之、赞之,因此中学生必须与时代同步,心系国事。
在写作方面,首先考生可尽情讴歌我国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讴歌科技工作者默默无闻、坚持创业的奉献精神;讴歌老一辈科学家、新时代年轻科技者不忘初心的胸怀;讴歌全国各行各业的团结协作;讴歌国之强盛,才有今天的“世界首次”!作文材料引发的思考与感悟可以比较丰富。
其次,过去我们是看月,现在是探月。考生如果能在文章中深情概述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2009年按计划受控撞月,随后几年“嫦娥工程”不断传来佳音,特别是“嫦娥五号”将月球样品携回地球,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这一系列惊人成就的叙述,必将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与此同时,作文题给出了材料二,这就要求考生两则材料必须兼顾,但可以有所侧重。材料二可引发的情感太丰富了,考生可以从月亮的美称、雅号入手,如婵娟、金镜、蟾蜍、玉桂、玉兔……对此加以诠释;可以从描写月亮的古诗或者神话入手,描述古人的月亮情怀和浪漫想象。考生可以写:如今,古人的梦想逐渐成为现实,这是多么伟大的超越!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许多未知领域一定会得到破解,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充实自己才是实现梦想的途径。这样的作文题,如果是写记叙文一定要展开合理联想与想象,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才能写出高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