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连江海洋牧场再添“新丁”

20万尾绿鳍马面鲀游入“闽投1号”,预计国庆节前迎来丰收

“闽投1号”(连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绿鳍马面鲀长相丑陋,却味道鲜美

海都讯(记者 李嘉琪通讯员 陈阳莉) 近日,在位于定海湾海域的“闽投1号”上,20万尾绿鳍马面鲀鱼苗顺着水流欢快地游入“新家”,连江“百台万吨”深远海养殖家族再添新丁。

望着在网箱内自由穿梭的绿鳍马面鲀,福鱼荟·闽投1号市场部经理冯祺喜上眉梢,“这是我们首次尝试养殖绿鳍马面鲀,在国庆节前就能迎来丰收,产量预计在45吨左右。”

“绿鳍马面鲀”乍一听很陌生,它还有一个为人所熟知的别名叫“剥皮鱼”,不仅病害少、成活率高、养殖周期短,还浑身是宝——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鱼肝可制鱼肝油,鱼骨可做鱼排罐头,鱼皮能制成可溶性食用鱼蛋白。虽然它长相丑陋,却味道鲜美,是连江人餐桌上的“常客”,也是四川火锅界的“当家花旦”。

“绿鳍马面鲀肉质细腻,无小刺,深受市场欢迎,且附加值高,产业前景十分广阔。”冯祺告诉记者,对这位丑萌的“新住户”将带来的效益,他们信心十足。

据悉,作为全国首个半潜式渔旅融合平台、全省首个深海智慧渔旅平台,“闽投1号”总长92米、宽36米、高27米,养殖水体约6.3万立方米,预计可年产优质大黄鱼600吨。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提升养殖品质,“闽投1号”于近日完成了全新升级,增加水下动感捕捉摄像系统及海上气候检测系统,进一步强化了智慧渔业的动态数据呈现能力,使得养殖者能够更详细了解网箱底部状况,包括养殖品种实时鉴别、养殖数量实时统计等,并通过实时获取和监测海洋气候数据,为养殖活动提供重要的气候信息支持。

“眼下,我们正以‘闽投1号’养殖平台为核心基础,在面积为500亩的海洋牧场内拓展养殖生蚝等品种,全面打造‘海上粮仓’生态圈,让更多高品质的深海蛋白走进千家万户。”冯祺说道。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