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杨江参
通讯员 朱晓西 陈鑫炜 文/图
近日,南安市博物馆收到了市民王先生捐赠的清“天旌节孝”木匾、明“贵峰王屏山墓砖”、清“郑孝惠墓志铭”等9件(套)藏品。而他此次捐赠的明“贵峰王屏山墓砖”,背后就牵出一段“状元老师”的美谈。
砖上刻有铭文 是传统闽南大红砖
王先生说,为了收集古籍,他走遍全国的书店,每到一处都会委托店家帮助留意与南安有关的古籍。对于在田间地头发现的古砖,他也会进行收集。他认为,有些实物上的文字会有地方历史的相关信息。
前不久,南安仑苍镇某乡村因古民居维修,从老墙中发现数件有文字的明代老砖。老砖是传统的闽南大红砖,砖质坚硬,长约40厘米,宽18厘米,厚8厘米。砖上有铭文,每字长约2厘米,铭文为“贵峰王屏山墓砖”。
他请教南安贵峰诗社常务副会长王赎回得知,这是贵峰王氏四世祖坟墓的墓砖,因早年坟墓被破坏,墓砖散落于周边村落。
王赎回说,明洪武年间,开闽王第十八世孙王应寿从漳州田里乡出外谋生,辗转肇基贵峰,是为南安贵峰一世祖。六百多年来,贵峰王氏秉承开闽王氏“崇文重教,诗礼传家”的家训,重教兴文、勉子读书。
相传王应寿刚到贵峰时,非常穷困,但他非常好学,在田间耕作休息时,也常手不释卷。后来经济好转了,他很注重后代的教育,督促子孙读书上进。到了四世祖王屏山这代,贵峰王氏子弟就有人考取国子监太学生,诗礼之家开始声名鹊起。
崇文重教 请来“状元老师”
延师授业是贵峰王氏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一大表现。贵峰第五世王镇峰虽饱学诗书,但七次赴考均无成就。王屏山得知当时晋江五店市庄际昌素有才名,就厚礼诚聘其前来任教。庄际昌(1577—1629)字景说,号羹若。他在贵峰任教期间考中举人,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会试、殿试皆第一,是明代唯一连中会元、状元的福建人。
状元老师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得到庄际昌的指点后,王氏子弟学业精进,人才辈出。王镇峰的儿子王浚卿被封为文林郎,孙子王龙震、王龙贲兄弟高中进士,曾孙王之藩、王之柯高中举人。据统计,明清两代贵峰王氏出过3个进士、6个举人、120多名秀才,科第兴盛。
王屏山诚聘名师,为贵峰王氏教育发展起到极大的启蒙作用,因此,在他身故后,王氏后裔为其修墓时,特地为其制作了印有文字的墓砖。
南安市博物馆副馆长卢培峰介绍,王先生捐赠的这批藏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后续将对相关价值作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