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乡村运动场 让闲暇时光动起来

福建打造“体育赛事+农业经济+乡村旅游+传统文化+全民健身”多元融合发展的模式,以体育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新落成的晋江陈埭镇洋埭村篮球公园里挤满了前来看球的村民 (福建日报/图)

N据福建日报

发展乡村体育,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乡村发展的有力抓手。

去年,国家十二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协力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意见》提出,建设完善乡村全民健身设施;实施乡村公共健身设施提升专项行动。

“村BA”火爆出圈,“村界杯”走红网络,“村气排”吸引人气……近年来,我省乡村体育场地设施不断丰富,给广大农村群众带来的不只是生活改变,更长远的蝶变也已经发端。日前,记者走进我省多地乡村,感受乡村不断丰富的体育场地设施以及蕴藏在这背后的火热生活图景。

源于传统

“村篮球队有将近90年的历史了”

比赛还没开场,球馆外的空地上已经停满了电动车。而球场内,看球的人同样坐得满满当当。这样的场景曾经无数次在晋江的夜晚上演。

5月12日晚,在泉州晋江市,6支篮球劲旅为一座新建成的篮球公园举行落成庆典赛事。球场宏伟壮观、配套设施齐全,观众席位达数千个,可满足各级别赛事。乍一看,以为是国际性大球馆,实际上,这只是当地一个普通村庄——陈埭镇洋埭村的村级篮球公园,参赛的也是当地“草根”篮球队。

洋埭村常住人口超过9000人,篮球底蕴深厚。“洋埭村篮球队在晋江、石狮一带组队较早,1936年村里就有了自己的篮球队,到现在已经有将近90年的历史了。”洋埭村篮球队领队林锦辉说。

据林锦辉介绍,从组队之日起,洋埭村篮球队就不停地与兄弟球队交流比赛,“20世纪五六十年代,洋埭村海波篮球队在泉州地区勇夺15个冠军,在当时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如今,洋埭队风采依旧,跨入21世纪后,球队总共获得各级比赛冠军超过30个,其中最有含金量的是2016年的陈埭镇基层赛冠军”。

这些曾经的辉煌时刻定格为一张张照片,成为篮球公园墙上的一道风景,而洋埭正在期待新的辉煌。“其实村里每个村民小组、每家企业都有篮球场,加起来有十来个。但是村委一直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球场,能够为村民提供更加广泛的服务。”“村里召开了‘两委’扩大会的投票,进行了村民代表的研讨表决,最终确定要建个室内的篮球馆,而且还是在村里最繁华的地段上建。”林锦辉说,当海外的乡亲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就有人捐了几十万元。据悉,洋埭村篮球公园项目于2023年5月12日动工,并于2024年1月建成,耗资430余万元,其中村委会配套投入100万元。

今年7月,由8个村民小组参加的洋埭村篮球比赛将在新落成的篮球公园举行。“这个赛事已经举行8年了,都是村里的村民参加。”对于在崭新场地进行的比赛,林锦辉很是期待,“未来这里也将免费对村民开放。”

情怀落地

“希望将体育的种子播在大山里”

在距离陈埭镇洋埭村不到200公里的南靖县和溪镇,也因为一个五人制足球场沸腾了。

“孩子们终于有了自己的足球场,再也不用借用外面的场地了。”站在簇新的足球场上,看着学生们跟福建省女足的教练、运动员们互动,位于漳州南靖和溪镇的和溪中心小学体育老师柯佳伟难掩激动。

长期以来,这所小学没有自己的足球场,每逢比赛之前总要到外面借用场地。“那里距离学校有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很不方便。”柯佳伟说。

“六一”前夕,由福建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福建省发展体育事业基金与福建省篮排足球运动管理中心联合主办的“公益体彩 快乐操场”活动让问题迎刃而解。在范霖看来,对于学校来说,足球场的意义非常重大,“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舞”。

范霖是福建省体育局的干部,2021年7月经组织选派到南靖县和溪镇坂场村担任第一书记。坂场村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距离镇中心只有15分钟的车程,村里的小孩也都在镇上读书,“希望将体育的种子播在大山里,给孩子们更多发展体育的可能性”。这是范霖的体育情怀,而崭新的足球场也让他的情怀落了地。

范霖的体育情怀在坂场村不断生根发芽,让体育成为村里的一道风景。

“五一”前夕,坂场村村委会通过了新修建的游泳池运营、开放等相关事宜。新修建的游泳池,包括一个25米的泳池和一个儿童戏水池,坐落在坂场溪的边上,坂场溪穿村而过,把村庄分在两边,8个村民小组依溪而居。

范霖说,除了游泳池之外,村“两委”还通过坂场溪生态堤岸工程对坂场溪进行河道清淤和堤岸加固,同时建设了滚水坝、生态观光步道,打造出一个长约3公里且河畅、水清、岸绿的生态廊道“网红”打卡点。

热辣滚烫

用赛事“流量”换产业“增量”

从2002年起,我省连续23年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补齐乡镇全民健身场地器材短板,新建一大批多功能运动场、乡村口袋体育公园、乡村运动角、笼式篮球场等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场地,为农民群众健身增添好去处。目前,我省已基本实现了建制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全覆盖并向自然村延伸。

去年,“福建村BA”霸屏一周,点燃盛夏激情,球场上呐喊声、助威声不绝于耳,吸引线下线上观赛人数近3亿人次,带动直接、间接消费达2.316亿元以上;全国首届“村气排”在长泰成功举办,把扎根漳州的气排球文化推向全国,真正达到了“借助一粒球,沸腾一座城”的效果……

在一场场热火朝天的乡村赛事背后,是根植于乡村大地的“出圈”赛事。这昭示着广袤乡村无垠的活力、无限的可能和无穷的远方。这也意味着,资金、技术、人才都将得到高效利用,投入、产出、受益都将受到极大保障。

2024年,福建省体育局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举办2024年福建省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系列赛事的通知》,重点培育一批“三农”特色鲜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社会影响力大、可持续性强的乡村体育赛事活动。打造“体育赛事+农业经济+乡村旅游+传统文化+全民健身”多元融合发展的模式,以体育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用赛事“流量”换产业“增量”。

体育和乡村之间正在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折射出乡村振兴的热辣滚烫。集美大学体育学院教授郑志强说:“以体育助力乡村建设,让农村更繁荣;以体育赋能农业发展,让农业更兴旺;以体育促进农民健康,让农民更幸福;以体育丰富乡村文化,让乡风更文明。这应该是体育在乡村振兴中给出的答卷。”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